李敏娜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桥底镇东沟小学 713706
摘要:在小学阶段,立德树人是教师教学需要完成的根本任务,促使学生形成优良品格和良好能力,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为学生今后长远发展奠定扎实基础。针对义务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能够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达到立德树人的工作要求,完成高效课堂打造,在传递丰富知识的同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创新策略
引言
目前,道德和法治课教学在小学教学体系中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核心素养塑造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开展课程时,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多元化和先进化,同时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道德和法治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在成长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一、深入理解课程
在开展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战略意义产生深刻认识,明确树立课程教学目标,为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指明方向。实际课程教学开展还应从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培养两方面着手,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做好教学内容筛选,致力于完成合格公民培育。在学生道德修养培养上,教师还应对整本教材进行细读,实现单元内容系统整理,根据课程教学重点和课时要求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活动合理安排。以建构主义、人文主义等理念为指导,教师还应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学情合理进行教学目标转化,做好教学工具和课件准备,保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体系建构的同时,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培养。结合国家依法治国战略实施背景,教师在法治教学方面还应为培养优秀公民做好准备,在教学中对国家治国理政方针政策进行恰当解读和贯彻,强化学生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适当引入历史事件、时事新闻等帮助学生了解当下社会发展情况和所处环境法治特点,能够使学生视野得到拓宽的同时,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确保课程教学做到与时俱进,有效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围绕科学教学目标做好课堂教学准备,保证教学有针对性的开展,可以为高效课堂打造奠定扎实基础。
二、打破思维束缚,实现自主思考
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否则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也不利于思维的发散,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容易养成。另外,在课下教师还要和学生多多沟通,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深厚,关系也更融洽,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才敢于发问,及时寻求帮助。比如,在学习和交通规则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回答,并给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
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具体的方法。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学趣味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主动思考。
三、回归生活实践
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事物的理解主要凭借直观感受,造成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较为肤浅,需要借助生活加深理解,学会如何践行正确思想观念。把握这一原则,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使教学回归生活实践指引学生践行书本上的理论,根据对事物、人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真实感受形成认知和观点,在行为上进行自我反省和约束,继而得到核心素养提升。例如,在学习《国旗法》的相关知识时,需要对学生爱国情怀进行培养,但单纯教导学生尊敬国旗显然无法使学生获得深刻感受。结合学生生活经历,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国庆、春节等节日到处升国旗的视频,使学生从人们统一瞩目的庄严表情和行为中感受国旗的特殊力量,体会民族自豪感。从实践出发与学生讨论“你们将来都有机会加入升旗组,平时升国旗后一般傍晚才会降旗,但你们知道什么情况下将提前降旗么,为什么?”等问题,能够为学生践行理论带来启示。在讨论后学生可以指出,为保护国旗不被大雨淋湿,遭遇恶劣天气时会提前降旗。教师进一步提出“平时生活中有哪些行为都是违背了《国旗法》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探究,对装饰小国旗被随意乱扔等行为进行批判,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得到爱国情感培养。对各种生活情景进行再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社会上的人和事,学会用学习到的理论和自己的智慧进行体悟判断,能够使学生感性思维向理性方向转变,得到价值观培养,在生活中加强自我管理,使学生取得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积极交流自己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经验和实践心得,为小组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提供依据和参考。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德和法治教育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其对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学科,道德和法治教学更加需要得到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和体验,而不是让学生单一地以背诵为主。此外,教师应利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内容,帮助这个阶段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自己学习到的道德与法律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多将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进行结合,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康凯辉,张晓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吉林教育,2020(28):15-16.
[2]吴静.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9):110-111.
[3]谭东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新课程,2020(3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