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英语口语现状和对策问题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徐雅丽 王萍
[导读]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我国教育体系地不断完善,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徐雅丽 王萍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邮编   250200
        摘要: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我国教育体系地不断完善,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许多高校学生在口语能力方面并不尽人意。因此,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成为各高校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着手,浅谈限制大学生英语口语发展的因素及相应措施。
        关键词:英语口语、限制因素、应对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对外发展融合,英语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和沟通工具,在交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法使学生们掌握了较多的词汇和较强的阅读能力,但口语交际能力却普遍落后,由此逐渐形成“哑巴英语”的现状。很多人即使学了很多年的英语却依然不能讲出一句流利的地道口语,甚至带有浓重的口音。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同时缺乏练习,无法形成正确的英语逻辑思维;所以学生口语水平的提升任重道远。

        一、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
        我国大学生,其中也包括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非常的薄弱,远远达不到与别人交际的标准。很多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依旧说不出一句流利的英语,缺乏自信。即使非常清楚口语能力的重要性,也很难参加到交际活动中去。当然,这与高校对口语的重视程度也有着一定的关联。许多二三类院校的英语课教学仍然使用全中文式教学,所谓的外教课和双语教学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其该有的效果,甚至对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也不会对口语进行专项训练与考核,使得很多学生即使有强烈学好口语的主观愿望也只能不了了之。大部分学生表达时采用英汉交替的逻辑思维,甚至英语汉语共同使用,能灵活使用的词汇极少,无法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限制大学生英语口语发展的因素

        1.中国“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

        “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点。从小学起,英语口语就没有被列入考试范围,这种长期的教学惯性使教学评价体系疏于对口语教学的管理,使学生形成了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心理,忽视了学习的实际应用。同样,现阶段,很多高校以四六级来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于是学生们为了过四六级而背单词,学习语法、写作,老师的侧重点也大多在理论知识和如何“拿高分”方面,课堂气氛沉闷,互动环节少,也因教学设施等各种原因制约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英语口语的实力应用,于是形成了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的现象。
        
        2.缺少语言环境,无法形成英语的逻辑思维。

        逻辑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关键所在,也是很难跨越的一步,要求我们运用所学语言的思维去思考,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类母语学习法”,然而这种思维的形成与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以中文为例,从出生起,我们就不断接受着外界,或是父母或是其他人传来的种种语言信息,他们反复指着任何一个东西告诉我们,这是桌子,这是椅子。这是红色,那是绿色......这就让声音与指代的物品产生了联系,这种学习语言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人强迫我们去记忆,中文环境熏陶并培养了我们的中文逻辑。同样,学习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还原这个过程,可是我们没有成熟的语言环境,也没有人不断引导我们,于是我们非母语者学习英文时,通常会经历一个将中文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例如你想表达“我想吃苹果”,你必须要掌握“我想”的句式是“I want to…”,接着翻译“吃”是"eat",然后“苹果”是"apple",最后才将句子组合起来,这个过程的长短与你对这些词的熟悉程度有关。这种现象在我们用中文日常交流时是不会发生的,我们的思考时间很少,大部分都是很自然地脱口而出。而如今大部分中国高校学生也正是因为没有这样一个从小就接受英语母语思维培养的环境从而不能形成正确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导致说口语时思考时间过长,“支支吾吾”且准确率低。、
        
        3.学生缺乏口语交流的信心。



        很多学生不愿在课堂上讲英语,大部分人对讲英语有畏惧心理,害怕出错,害怕讲的不流利,害怕因为口音问题被嘲笑……尤其到了大学阶段,学生们的普遍懈怠心理较强,加上一直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学生能够公开讲英语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从而也缺乏了锻炼。但其实,练好口语的前提就是胆子大,敢讲。在雅思口语考试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印度人的口语分数远高于中国和日本。第一次看到这个数据的人可能会很奇怪,因为我们常常笑话印度人讲英语"t" "d"不分,甚至还衍生出了若干的段子。但为什么他们的分数会那么高?是不是我们误解了印度人事实并非如此,印度人讲英语的确是"t" "d"不分的,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流利度,不影响他们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来表达。由此可见,我们不要惧怕一开口被人嘲笑发音不准确,口音的重要性,即使有,也不如内容得当、流利及语法来的重要,毕竟开口说出来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多张嘴去说才能进步。

        三、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措施

        1、重视发音
        
        应该把纠正发音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每一个阶段,从读准每一个字母的发音到弄清词与词之间的发音规律。甚至要在学生小学和中学阶段纠正学生的普通话发音,普通话发音标准,也会改善英语的发音。尤其是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很多受母语的影响,带有浓重的口音;比如南方一些同学的普通话讲的不标准,湖南和湖北"n" "l"不分,北方一些同学的平翘舌分不清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英语口语的水平,有些同学虽然英语基础较好,但也只能在笔试中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实际表达能力很弱。所以,学好英语口语从发音开始。
        
        2、掌握正确的的学习方法

        很多人人认为学习英语口语就是不断地背单词,学语法,其实不然,学习一门语言最初的阶段是模仿。有位成功人士谈他学习英语的秘诀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外国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外国人怎么写我就怎么写。说到底就是模仿,这里的模仿不仅限于单词句子的准确性,还有语音语调、说话的神态以及情感。在模仿原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掌握一些连读、弱化、爆破等发音规律,同时还训练了英语的逻辑思维和语感;模仿时最好将自己的发音录下来与原声对比,这样才会发现不足之处。当然,这是一个持久乏味的的过程,可是学习语言的过程本就是需要花时间的。事实上,英语被判为学习难度1的语言,基本沟通只需要560-600小时。如果你每天用心学习2小时,你需要大概1年的时间掌握基本的交流;如果你每天用心学习3-4三小时,你只需要半年多的时间;如果你每天高效学习8小时,那么恭喜你,你只需要两个半月。当然,这里的学习时间并不是坐在书桌前背单词语法,而是应将听说读写合理分配,仔细听,用心模仿。
        
        3、优化口语教学

        为提高中国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学方面的改变也必须的。首先,老师应该帮助锻炼学生开口讲英文的勇气,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因为掌握的技巧只输入不输出也是没用的;多组织课内外的英语活动,例如模仿影视剧、参与角色配音、英语诗歌朗诵等,让学生参与进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师应更注重口语的交流的内容、流利度,适当放低对语法和词汇准确度的要求,引导却不干扰学生的正常表达,因为只有说出来才会有纠正的点;此外,教师可适当地将知识点与英语国家的文化相结合,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英语口语越来越受重视的情况下,高校学生英语口语亟待提高;学生在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各高校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来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克服一切困难,为学生铺设一条教学之路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指导老师:王萍  山东协和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翠萍、刘鸣放.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若干"关系"问题浅议[J]. 第二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2006
        [2]重庆邮电学院,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李轶圆.素质教育,2015(188)
        [4]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外语系,北京102617


        作者简介: 徐雅丽(2001-),女,江苏,汉,本科,山东协和学院2019级学生。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250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