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蓬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 300384)
摘 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建立一支作风优良、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长足发展,人民幸福安居,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为顺利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效的政治保证。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是建功立业的主力军,是茁壮成长的好苗子,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强质提能非常紧要,精心培育非常必要。
关键词:习近平;年轻干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因此,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关键一环,是新时代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推动高校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关系到高校深化改革和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近年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选好用好年轻干部的重大意义,也为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提供了根本遵循。与此同时,我们党更加明确培养年轻干部路径。《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新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一系列规章条例的陆续出台,为持续培养党的优秀年轻干部搭建体制机制保障。
近年来,高校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整体建设,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决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与预期目标相比,年轻干部培养机制尚未成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年轻干部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重视度还不够。尽管各高校已经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基本面是好的,但是仍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年轻干部认为,本单位对年轻干部培养的认识没有到“非常重视”的程度。
2.多数单位培养年轻干部的举措较为单一。目前各高校最集中使用的培养方式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挂职锻炼等,大部分年轻干部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培训形式单一,理论培训有余,业务指导不足”。
3.年轻干部的实践能力普遍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同时,对年轻干部提出了提高七种能力要求。年轻干部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基层工作经验不够丰富,缺乏实践能力”。
4.高校年轻干部使用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绝大多数人认为,目前还需在挂职锻炼制度、岗位交流制度、容错纠错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三、完善高校年轻干部培养机制的主要对策
1.拓宽视野,建好年轻干部“蓄水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方方面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需要打开视野、不拘一格,充分盘活干部资源,把干部队伍和各方面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高校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拓宽选的途径,储备“水源”。一是坚持实践导向。注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重点工作中,发现一批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年轻干部。二是坚持基层导向。从担任系部教研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的“双带头人”中以及教学科研等关键岗位,发现一批综合素质好、专业素养高的年轻干部。
2.精耕细作,推进年轻干部“墩苗式”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高校要注重增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实效,推进年轻干部“墩苗式”培养,让年轻干部墩好信念、墩出本领。加强教育培训,筑牢思想根基。要从源头上培养对党忠诚、政治坚定的年轻干部。一是依托党校主阵地,坚定理想信念。开展政治理论轮训、举办研讨读书班,对年轻干部系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引导年轻干部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二是依托红色平台,突出党性教育。通过“学习强国”平台线上自学、赴革命圣地接受党性洗礼等方式,持续加强年轻干部思想教育和党性锻炼。
3.严管厚爱,保证年轻干部“茁壮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强化自我修炼,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做到有原则、有底线、有规矩。”高校要注重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发现、培养年轻干部全过程,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保证年轻干部“茁壮成长”。坚持从严要求,常态“育苗”。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一是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抓初萌,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年轻干部的监督。让制度、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对违规违纪踩“红线”、越“底线”“零容忍”。二是高标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特别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必须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4.适时选用,激励年轻干部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高校要注重把好用人导向的“方向盘”,用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坚持好干部标准,用当其时、人尽其才。严格政治标准。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切实把好政治忠诚关、政治定力关、政治担当关、政治能力关、政治自律关。一是加强“政治体检”。通过谈心谈话、一线调研等方式,近距离观察年轻干部的政治表现。二是注重考察政治素质。制定政治素质考察正负面清单,通过考察谈话、政治理论测试,了解年轻干部的政治素养,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对有发展潜力、需要递进培养的,要敢于“压担子”“给位子”,抓紧放到吃劲岗位、关键岗位历练;对于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大胆提拔使用。
总之,高校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担负起发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政治责任,完善顶层设计,制定中长期规划,积极创新、大胆探索,在锻造过硬政治素质、持续提升专业能力、拓展实践锻炼渠道等方面进一步下功夫,努力建设一支忠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如今,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但前进道路上,我们仍将面临无数风险和挑战。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面对困难和挑战、阻力和变数,广大年轻干部更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为推进高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内涵式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一)著作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二)期刊论文
[3] 徐文粉.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研究[J].山西: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12):47-52.
(三)硕士论文
[4] 郑艳杰.习近平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