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安荣
四川省中江县通山乡中心学校 四川中江 618100
德育又叫育德,它不是说教,而是品行筑垒。其基本途径不是课堂讲授,而是行为示范。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育德的根本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认真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结合学校管理工作总结出学校德育工作“五字经”,即:敬、静、净、竞、进。
敬——德育之首。
敬,尊重之意。《诗经》中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自古以来的礼尚往来中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
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能够体现对别人的尊重之情。应该说,互相的尊重是人与人正常交往的基础,是人们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尊重不分长幼,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享有被尊重的权力,那个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乞丐,不正说明尊重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吗?人和人都是一样的,不要用势力的眼光看待事物,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尊重是相互的,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内涵修养的体现。当你对待别人时表现出应有的尊重,你的良好素质与形象也就随之展现在人们面前,别人当然也会给予你同样的尊重,这一点在学习、工作中尤其重要。作为一个学生,在家里应该尊重家长,长辈,在学校,应该尊重老师,同学,在社会,应该尊重和自己相处的每个人。刘邦不就是因为对韩信的傲慢无礼才差点丢失这千载难逢的良将吗?相反,刘备三顾茅庐拜诸葛为相,换来的是诸葛亮为兴复汉室竭尽毕生之力,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佳语,而刘备也因能礼贤下士受到世人的敬仰。可见尊重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举止上、衣着上、语言上、时间上等方面尊重他人、善待别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从小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静——静心,静身。
静,意为身静、心静。一个“静”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禅意。禅语说,心静,方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单纯的身静,心中依然万念错杂,自然不可得道。身静的同时,更要心静。学生要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将心态、精神放松,心可如止水。不必奇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只因为他“心远地自偏”。对于学生来说,不可心浮气躁,任何时候都要静得下心来。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去思考,一定会有所收获。
不妄想,不妄求。静下心来,意味着不妄想,不妄求。静下心来,枯燥的工作也会变得富有乐趣了。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不能静心,好高婺远,就会生出非分之想。其结果必然是,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非分之想徒使你受伤;而在你静心做事的时候,机会和幸运会不期而至,快乐和幸福就会悄然向你走来。所谓无意插柳柳成荫,既是静心做事的最好印证。
不攀比,不自卑。静心做事,其实需要很高的修为。人们容易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以为别人的一切都是好的,以为别人都是幸福的,而只有自己才是不幸的。就像莎士比亚说的:愿自己像人家那样,或前程远大,或一表人才,或胜友如云广交谊,想有这人的威权,那人的才华,于自己平素最得意的,倒最不满意。如果心浮气躁到如此地步,你不但得不到你没有的东西,还会失去已有的东西。
不羡慕,不嫌弃。心灵的强大才是最为强大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羡慕了这人的钱财那人的容貌,不嫌弃地位的卑微低下,不厌恶工作的艰辛平凡,只知道静心把事情做好的人,才是最为高大的人,也是最幸福最成功的人。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静,以外观的姿态隐藏着内在的力量,蕴藉的思想。学生在学习上亦如此,在为人处事中亦如此。
净——净化心灵;净化环境。
净,意可为净化。当感到学习累的时候,便很想安静,试着除去一天的浮躁,找一块安静的地方,给心灵放一个假。学生每天用“吾日三省吾身”的办法来扪心自问: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今天我有没有违反学校和班级的纪律,今天我有哪些方面没有做好,今天我有没有说不应该说的话……就会作出正确的选择,就会按校规班纪做事,做人,努力朝更优秀的学生发展。
净,亦可意为环境的整洁。我们的校园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当早晨第一缕阳光悄悄洒落校园时,我们身处郁郁葱葱的树林,耳边是悦耳动听的鸟鸣,看到是碧绿的草坪,干净的走廊,洁白的墙壁,艳丽的花朵,身处充满阳光和活力的校园,每个学生心中都应该是快乐的,充满激情的。优美的环境,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关爱;让我们知书达礼,更加文明;让我们学习进步,道德高尚;净化心灵,宽容谦让,学会做人。
竞——物竞天择。
竞,意为竞争。“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指明竞争才能导致强者生存,以至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竞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发展。一个人没有竞争的压力,也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学生必须要有竞争意识,只有竞争才有进步,在学习上,在运动场上,激烈的竞争让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一个班级有了竞争,才能使班级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和集体氛围,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取得进步。
学校、班级应该经常为学生设置竞争的氛围和竞争的环境。当今的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生活上他们不用“竞”不用“争”,因而竞争意识相当薄弱,有的只是短暂的好胜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从多种角度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为他们树立竞争目标,帮助他们确立竞争对手,让学生生活在竞争的环境中,时常有急迫感,逐渐形成“竞争意识”。
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竞争意识的人,他的人生是黑暗的。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进——德育工作的目标。
进,登也,进步之意。对于学生来说,进步,就是在向前走,就是今天比昨天强,就是对现状有所突破,就是用一种崭新代替一种陈旧,而且是每天都如此。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做,但一股劲做好一件事,可以做;一下成为天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不听话的学生,经过老师的悉心教育,他变乖了,他进步了;后进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今天比昨天多学了一些东西,会一些以前不会做的题,他进步了;懒散的同学,当他能意识到学习对他很重要,他进步了。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把学生的优点放大,把缺点缩小,他就会不断地进步。
敬、静、净、竞,是进的前提,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培养学生,就是要重视各方面的素质,让学生在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