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的困境与突破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黄红菊
[导读] 家校合作指的是学校以及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联系、结合,其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黄红菊
        广西扶绥县东门镇第二小学 广西 东门镇532108
        摘要:家校合作指的是学校以及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联系、结合,其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和成长。农村小学寄宿生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在承担相应的教育教学责任的同时,还承担着寄宿生的食宿管理责任,而农村小学寄宿生大多数存在着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现象,导致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所以农村小学寄宿生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开展家校合作,充分深化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将极大地促进农村小学寄宿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    小学寄宿生    家校合作   
        引言: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和了解,有针对性地总结和了解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究了其中的成因,同时针对如何培养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的困境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一、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的困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员流向城市,小学寄宿生日益渐增,同时农村小学寄宿生的家校合作也成为了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以及优化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那么在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中遇到的困境,我们做了以下几点总结:首先是集合当前农村发展现状来看,外出务工成为了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那么相对比而言,教育以及陪伴孩子和外出务工挣钱,很多农村家庭无疑都会选择后者,这就让很多农村小学的寄宿生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的低龄化趋势,久而久之导致家校合作中的家庭教育严重弱化,甚至处于脱节状态,使得小学生与自己的父母之间缺少了应有的正常沟通和交流,导致学校替代家长监护的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有效性的提升。其次结合相关调查发现,还有一部分小学寄宿生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低,教育经验少等原因,直接影响了其自身家庭教育意识以及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自身所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生活能力还正处于养成阶段,由于寄宿原因,这一任务几乎成为了学校以及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这远远超出了教师自身基本的职能范畴,同时学校与教师也不可能代替学生家长的亲情关怀,这一现实问题,很多家庭的家长难以从根本上进行解决,也是造成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困境形成的因素之一。[1]
        二、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困境的有效突破策略
        (一)加强沟通,构建家校合作桥梁
   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积极借助于电话联系、互联网或者是家访来和家长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了解,通过这一方式来构建出家校合作沟通桥梁,让家长能够更好地掌握寄宿在学校时候的情况,而教师则能从家长那里掌握小学生的实际基础情况,结合小学生的基本信息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有效缓解小学生的紧张心理,同时帮助小学寄宿生指定一个完善、合理的生活制度。比如在针对农村小学寄宿生宿舍分配这一环节,教师就可以通过与小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来深入了解小学生的个性化喜好,便于教师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科学的宿舍分配,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间的良好互动与交流。另外在进行宿舍安排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尝试优势互补分配形式进行精细化安排,活跃寄宿生之间的良好交流氛围,促进寄宿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有效加强与小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便于家长可以及时地了解到还得寄宿情况,拉近学校、家长以及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家长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寄宿生的日常互动管理中,充分给予寄宿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另外在实际的宿舍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推选舍长,制定相应的宿舍管理制度,引导小学寄宿生进行学习、内务的自主管理,让农村小学寄宿生可以实现自主管理,从而让农村小学寄宿生可以进行更好的生活和学习,进而有效促进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再比如教师定期地通过电话联系和互联网与寄宿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有效提高寄宿生家长对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视度,便于教师与家长及时地掌握寄宿生在学校期间的各种思想行为,从而更进一步地完善农村小学寄宿生的培养策略和管理策略,有效促进家校合作良好培养和教育效果的实现。
        (二)增强亲子交流,提升家校合作质量
        农村小学寄宿生家长通常都是打工群体,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了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现实生活学习中缺乏了与小学生的正常沟通和互动,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管理的效果。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有效促进小学生健康厂长和发展的基础,但是作为寄宿生的家长,他们往往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不到位,很多寄宿生家长都很少关注与自己孩子的亲子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正确地认识家校合作教育理念,那么基于这一情况,学校以及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地引导寄宿生家长,不断地提升寄宿生家长的教育能力,改变他们的教育理念,从而有效促进农村小学寄宿生孩子的快乐成长和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寄宿生实际问题,引导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办法。比如有一位农村小学寄宿生认为自己缺乏父母关爱,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与其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引导家长正视自己的不足,然后和家长一起制定了“关心孩子”计划:借助视频通话,和孩子面对面交流,要求每次视频通话时间超过十分钟,用最直接的语言,表述对孩子的关爱;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让孩子与家长互换角色,亲自体验家长做饭、洗衣、买菜、照顾老人、挣钱的辛劳,体会家长的不容易,促使孩子理解家长行为,从而不断增进亲子情感,有效突破当前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的困境,让家长可以科学地掌握家校合作的教育方法,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2]
        (三)注重情感关怀,推进家校合作
        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教育管理中,情感关怀的缺失是影响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管理效果的一大因素,所以要想突破现阶段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困境,首先学校、教师与家长就需要积极的配合和合作,不断地给予寄宿生关怀以及心灵的沟通,关注寄宿生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最大化的推进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教育计划。比如寄宿生家长积极的与学校与教师沟通,切实的了解和掌握寄宿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努力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忠实听众,及时地了解寄宿生在学校所遇到的问题,关心他们的各项动态,了解他们在学校的成长细节,让寄宿生可以切实地感受到来自学校、家长以及教师的真情关爱。与此同时家长还需要利用跟学校沟通的机会与过程,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课下生活中去,把握学生在每一个成长环节中的变化,积极陪伴学生成长,这样才能够有效推动学生不断前进。另外作为寄宿制小学,教师不仅要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方面也要照顾好学生的情感需求,学校的生活老师要积极主动地向学生传递关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温暖,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很重要。老师要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寄宿生的真实需要,关心寄宿生的生活和学习细节,用自己的真心去感染、打动学生,让学生可以在情感关怀下,消除自己对父母、对家庭的思念,帮助寄宿生强大自己的内心,让他们可以逐步地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进而有效促进农村寄宿生未来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寄宿生家校合作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寄宿生的学习和生活保证,还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寄宿生各方面素质的引导和培养,家长与教师需要做到全身心投入到寄宿生的教育管理中,相互配合,提出一系列的切实有效建议,增强寄宿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农村小学寄宿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福.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8(16):25.
        [2]黄启明,扈中平.生活教育视域下的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基于桂东山区寄宿制小学的调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