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生态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 李绩
[导读] 生态课堂理念的提出,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育目标指明了新的道路
         
        李绩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第四小学校 四川 泸州 646500
        摘要:生态课堂理念的提出,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育目标指明了新的道路,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以及道德情操的提升,也能通过对授课内涵的不断延展,更好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在实现生态与课堂高效融合的过程中,真正展现语文学科的价值内涵。教师需要通过生态教育理念的引入,为阅读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增强学生知识获取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同时,强化课堂教育效果,使学生在正确生态价值理念的引导中,成长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生态课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构建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根据课堂生态学的特点构建生态课堂,从而带动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互动,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乐趣,积累基础知识,锻炼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一、生态阅读课堂的开展原则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积累知识、认识世界、体验美的主要活动。生态阅读课堂的开展原则主要是整体性和共生性。
        (一)整体性
         只有课堂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紧密联系,才能发挥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在建立生态阅读课堂时,应尊重整体性原则,使教学各个环节能够在和谐统一中,共同形成气氛活跃的学习环境。这样既能改变传统语文课堂的枯燥感,也使学生更好在学习热情地调动下,寻找符合自身学习规律的途径,使语文课堂成为助力学生放飞想象翅膀的舞台。因此,生态阅读课堂需要教师重视师生课堂角色定位的明确,通过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能够在双方的平等交流中,更好鼓励学生进行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也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在与学生的相互配合下,建立更民主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既感受到参与生态阅读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这种课堂生态环境与学习主体相互统一的阅读教学中,既能使教师避免僵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辨意识进行禁锢,也能在有趣的课堂环境中,不断吸引学生参与阅读课堂知识学习的热情,养成主动积累知识的学习习惯,使教学活动在整体性原则的遵守下更好开展。
        (二)共生性
        教学效率与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紧密联系。所以生态课堂的建立由多种因素构成,在相互间和谐共生的状态下,共同推进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学生和授课情境作为生态课堂的最直接构成要素,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才能避免教师照本宣科的知识讲解模式,出现课堂氛围枯燥,又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束缚的情况,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只有教师在讲解知识时,通过良好情境的营造,才能使阅读课堂吸引学生参与兴趣,在双方和谐共生的状态下,成为阅读课堂高效开展的不竭动力。
        另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双方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共生关系。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学习活动,而教师也同样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对教育工作内容的完善,希望在不断优化中,打造更尊重学生学习要求的语文阅读课堂。因此双方的关系应该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状态,既不需要教师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也不应该将学习主动权完全放手交给学生,教师只需要在一旁维持秩序即可。而是要在双方的相互配合下,在良好关系的构建中共同进行对知识的探讨,也能在平等融洽的学习环境下,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技巧,以发挥生态阅读课堂的教育价值。


        二、小学生态阅读课堂有序开展的具体途径
        为了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从构建生态化授课氛围和积极创新授课内容策略两个方面来探究生态课堂的构建。
        (一)构建生态化授课氛围
        和谐、民主、舒适是建立生态课堂的必备要素。所以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应重视对授课氛围的营造,才能吸引学生更多的学习注意力,更好保证阅读课堂的有序进行。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既使教师教学方式多了很多选择,也能通过教育资源的应用,建立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使生态化课堂能够更好发挥教育效果。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为生态阅读课堂增强信息支撑,结合当前学生学情以及认知规律,创建更尊重学生学习要求的学习环境,才能使阅读氛围更加热烈。
        例如讲解《三月桃花水》一文时,本节课需要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并体会课文意境清新与遣词造句之妙的同时,更好强化阅读能力与语言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与桃花有关的自然风景,营造更有春天气息的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优美的景色中进行对课文的阅读,并画出认为描写生动且用词精妙的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这种有趣的生态阅读课堂,不仅可以通过情境的建立,更好增强学生阅读兴趣,也在强化情感体验与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在寓教于乐的阅读环境下,更好保证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二)积极创新授课内容
        阅读是帮助学生快速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既难以发挥生态阅读课堂的价值意义,也会对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行束缚,影响文化储备、知识应用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应不断创新授课内容,使生态阅读课堂使学生在参与中增强主观能动性,也能自主探索知识中,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提升阅读效果,推进授课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教师讲解《海上日出》一文时,本节课需要学生通过课文的认真阅读,感受以景促读与随文入境的写作特点,通过壮观景象的欣赏,更好与作者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教师需要将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分享给学生,帮助学生对海上日出的形成条件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行引入,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增强阅读热情。同时,教师也应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师生双方平等的交流中,使学生主动进行对课文主线脉络的寻找,感受朝辉霞彩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与分析能力。而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点评,并对其学习思路出现偏差的地方给予指正,使民主的生态阅读课堂,既可以更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双方关系的和谐共生中,不断发挥生态阅读课堂的人文性与民主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有效增强教育效果,也成为需要教师重点解决的问题。基于阅读课堂的动态性、人文性与应用性,教师可以通过生态阅读课堂的建立,使学生在内涵丰富的学习活动中,既能强化思维意识,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中,体会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热情,从而保证学习质量与阅读能力的更好提升。因此,生态教育观点引入阅读课堂,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值得被其他教师进行关注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鑫.小学语文生态阅读课堂的建构分析[J].赤子.2018,(27)
        [2]李赟.把握每"一刻钟"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J].考试周刊.2018,(87)
        [3]张丽.以生态阅读开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6)
        [4]黄红成,何群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态课堂"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8,(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