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石艳芳
[导读] 从义务教育角度分析,中学各类课程的开展都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基础

        石艳芳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魏风路初级中学461000
        摘要:从义务教育角度分析,中学各类课程的开展都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思维空间架构的训练过程。部分学校教师为使学生空间思维架构得到有效提升,积极顺应教学改革要求,探索将多媒体技术、等方式运用于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极大改善了中学生数学课程学习效果,提升了学生空间思维培养质量。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培养探究
引言
        空间思维能力即空间思维,它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复合式的优秀思维,它的有效培养对学生理解数学几何空间意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寻找有关空间各种性质的答案,呈现出完美的解决方案,并对空间事物做出高效、迅速的判断,调整处置完整的思维过程,从而让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更为深刻,助力其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1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灵活敏捷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思维构建,对于中学数学课程而言则是空间思维的培养。空间思维的构建包括数学知识、数学语言以及数学应用技巧等方面思维的建构,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将传统课程内容以新颖的方式根植于脑海中,形成数学记忆。同时,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需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与一定的科学认知,只有这样才能从多角度构建高水平空间思维架构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中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中学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紧跟教师的节奏,可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面对新的知识本来就无从下手,加上中学知识注重基础知识,导致学生跟不上考试的节奏,也就很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配合教师,渐渐地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还有一些学生从小没有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他的学习动力很低导致自己的学习目标非常不明确。教师没有正确的引导,为了简单怕麻烦直接进行填充式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对数学的抵触。而现在大多数教师明白学习数学并不是死记硬背,也不应该使用“填鸭式”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这一层面,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认真改善错误的教学方法,呈现出更好的效果。教师自身就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新方法、新思想从而获得新的认知、新的进步。结合实际应用并且适应学生本身学习程度进行课堂上知识的传授,重点是让同学们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现在的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多种途径例如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尽量给学生带来有趣的学习体验。用新的教育观念重视教育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
3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路径
        3.1多媒体入驻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让教学变得更为生动、直观,方便学生学习,中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可从学生的空间概念入手,借助多媒体交互功能,为学生演示相应的数学知识,以便将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动态可观且易于理解的形式展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掌握,从而有效丰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开展几何学习活动。


        3.2全面优化教学过程
        首先,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都应不断进行改革和优化,各位教师要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更加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仅仅掌握相关的结论;要让学生学会实际运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位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比如在几何图形的相关学习中,学过的知识点和定理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拓展探究的基础,教师应该给他们指明拓展探究的方向。其次,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中学数学的长期学习当中会体现出明显的不同,教师也应该对相关的能力发展学会分层,要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并给每一个学生提升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观念的养成需要进行分层教育,要给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发展比较活跃的学生可能在短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但一些抽象思维发展较差的学生就可能再次遇到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反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让他们因为遇到了挫折和困难,而无法及时地找到突破口,从而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教师更应该把大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付出了努力之后收获成就感,让他们能树立学习信心,从而更快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3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不仅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走向社会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合作有利于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工作效率,更有益于培养团队的合作意识。教师应该注意合作的适用范围,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提高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质量。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尤其是数学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要做的就是单纯地从教师中获得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标的改革,现在学生越来越注重通过自己动手、自己实践来获得知识。合作不仅仅改变了课堂原本枯燥的氛围,还改变了师生的关系,原本课堂只有教师讲课的声音,现在逐渐有了学生讨论的声音。学生通过交流逐渐变得开朗,师生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学生对学习也逐渐有了兴趣和信心。
        3.4引导学生树立空间思维理念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时期,教师要培养学生空间思维,需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树立课堂主体角色思维理念,强化学生思想意识。比如教师在讲到三视图概念时,可向学生播放不同物体的多角度变换视频,让学生对这一概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课后再适当做一些相关图形转换练习来及时巩固学生的空间思维训练成果。同时,教师还可创设空间情境,比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采用以问导学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想象力,促进其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数学本身属于一项抽象运算课程,也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但其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有从思想上转变,从学习思维上革新,从学习方法上入门,方能切实锻炼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基础上增强学生数学修养。
参考文献
[1]陆红霞,宋中庆.利用信息技术培育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11):15-16.
[2]董玉云.数学空间思维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0(10):58-59.
[3]窦俊峰.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19(01):97-98.
[4]张建东.实践操作培养数学空间思维[J].名师在线,2018(10):56-57.
[5]欧小春,韩文晓,苏淑萍,魏丽,唐生万.空间思维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养成研究[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三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