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庆春
福建省仙游县大济西南小学 福建省 莆田市 351265
摘要:目前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校本开发属于科教范畴的内容,对于教材内容的开发应该遵循科学化原则,本着搞学术研究、认真踏实的态度去对待任务,才能开发出有深度、有价值的教材,并提升教学的整体资源配置,为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专业性强、资深经验丰富的教师完成,能够准确定位教学、对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有深度见解,能够独立命题,并能针对性评教,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开发任务。因此,这里就针对小学数学课程校本化开发做研究,并提出策略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校本化;课程资源
引言:教学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合理教材进行校本化开发,不但可以完善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同时合理、有针对性对教材内容做优化设计,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更适应学生的发展,能够最大效率保障教育效果,推动学生发展。而具体校本化开发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把握基础教学内容的同时,应该融合教学科研、信息技术、多种教学手段来对目前的教材内容从新整合,优化设计,并在保障教学的适应度同时,实现校本课程的顺利替代,加快现代化教育的发展。
一、校本化开发要把握教学基础,合理整合资源
在保障学生原有教材基础知识与生活认知上,合理的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体现现代化教育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适配度更好的本地化学习教材,并保障学生在现有的教材内容上平滑过渡,同时能对基础知识展开更深入的学习与探讨,实现高效率育人。对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证求各方意见,让教材资源具备针对性,强化性。尤其是开发前期阶段,教学的不同环境、不同学校、不同年级进行充分考察调研,总结教材开发的难点、关键点,并最终选择最佳的开发能容,以适应学生的发展。
就比如说,在三年级《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课本学习中,教师针对教学会专门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为两个组,一个是四人的小组,一个则是三十六人的大组。分配完成以后,教师便提到:大组学生人数是小组的几倍?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很快给出答案,而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做进一步的设计,则有:若妈妈27,孩子9岁,那么妈妈岁数是孩子的几倍?学生展开类似问题的讨论,最后总结出答案为3倍。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倍数知识,教师就可以在生活化角度入手,如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设计了一个习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倍实例。有的学生虽然有点茫然,但仍就很兴奋,跃跃欲试,有的学生很快就给出一些题目内容,如小文有两朵小红花,小明却有六朵,那么可以看出小明在学习上更优秀,并且花朵是小文的两倍。类似的题还有很多,学生可以根据环境进行巧妙设计。
在简单的习题设计上,可以根据对生活的认知很快的设计中出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学生亲生经历过,感受过,在学习中往往有着强烈的兴趣,会更主动的参与学习,尤其是后面让学生自己设计习题,这些既增强的教学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把握教学的基础上有所延伸,对教学的整合意义非凡。
二、融入教学科研内容,灵活改编教材
对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这其中可能不仅限于一个学校、一个班、一个年级,甚至一位老师,这个需要一个教学团队,深入调研,考察,才能结合各方优势、特点进行集中设计。因此,作为开发团队的数学教师,就应该以科研教学角度出发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利用,教师团队需要进行资源合理性的评估与筛选,同时做好整合、归结,后期整合完毕还需要内容改编意见。
要在校本化开发中获得出色的效果,需要有效结合教学科研活动进行教材的设计,其中就需要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在课文《克的认识》这部分学习中,在进行优化改编中,教师会与整合团队的教师进行讨论,最终决定采取实践形式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于是在教学中教师准备了羽毛球、橡皮泥、树叶、尺子、电子秤等物品,让学生对这些事物进行称重,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克,理解单位克的大小。这类有着明显重点的事物还有很多,通过这种亲身实践让学生懂得知识,能够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概念与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巧用教学辅助设备,优化材料使用环境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一些特殊的学习点并不能依靠教师口头进行讲解,也无法进行演示,对于这部分抽象又复杂的知识点,往往教师会用信息化设备展开教学,如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这些都是信息化的教学设备。除了这些,还有专门为教育开发的信息化配套软件内容,如数学之王、星宝贝思维、尼奥数学、小学口算、小学数学等软件辅助性教学工具,在对教学进行辅助指导中,也能够获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融入,让这类复杂,难以用口头描述的知识点更为形象的,借助视频、电子画板就可以解释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并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好的推进学生发展。
在就比如说,在学习《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内容时,光有教材文字定义,学生对几何知识的了解并不全面,同时若遇到复杂的题型,学生还很难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让学生在黑板中画出正方形与圆形的图案,让学生研它们的不同,有何特点。学生们经过细致的观察与总结,就可以得出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它们的不同。如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是相等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需要三个边都相等,同时四个直角,而后面,教师随着学生认识的深入,教师又提出了问题,如问道:利用什么方法这些特征呢?有的学生思考将长方形沿着对角线进行对折,验证了长方形的特征,而第二个同学则用了工具尺,对正方形长短接应测量,也验证了之前总结的特点。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数学验证学习,学生利用最为原始的手段和工具,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相等进行验证,使学生获得了最为感性的学习认知。
结束语:小学课程资源整合优化处理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基础能力,有针对性选择校本课程资源,通过课程开发整合,帮助教师深刻把握教材,为课堂教学带来有力支持。校本课程资源具有个性化特征,也是学生比较熟悉或者容易接受的内容,以此展开教学操作,可以成功拓展学生数学认知域度,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学生创造学习探究机会。
参考文献:
[1]宗云弟.小学数学阅读课程校本化开发策略探析[J].读写算,2020(32):150-151.
[2]徐洁.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4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