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进行到底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吴余玉
[导读] 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一员,理应维护班级荣誉

        吴余玉
        浙江省江山市贺村第一中学 浙江 江山市 324100
        内容摘要: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一员,理应维护班级荣誉,并在维护和管理中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促使自我良好品德的形成。针对我校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不尽人意的现状,提出了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模式,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促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
        常听到有些初中班主任发牢骚:“命苦啊,当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学生天天不得消停,不是这里扣分,就是那里犯错。气死我了。”班级管理有没有成效,影响面极广,它可能左右到老师的心情,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时甚至影响到学生品德的形成,学校的受欢迎度。班级管理可谓任重道远。绝大部分班主任都有极大的责任心、极高的耐心,他们付出的精力不小,可为什么收效甚微呢?
        调查我校各班级管理的现况,本人找出了症结所在。
        (一)班级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1.制度常新,行为依旧
        我们发现各班班主任都制定了班规,提出了班级目标,天天喊着奋斗口号,管理制度可谓详尽,明文规定了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各管理制度常常被一部分学生置于视而不见的尴尬境地,学生违纪违规的现象依旧屡屡发生。
        2.干部健全,有职无效
        各条战线干部配备尽管健全,分工也明确,但管理中照样会遇到麻烦事。一些干部自身不能以身作则,也就难以服众;一些干部明哲保身,看到学生违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同一问题反复出现教师屡次处理的后果。干部职能效应总是难遂师愿。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
        1.没有创设自主管理的环境
        目前,学生管理中的最大弊端在于不以学生发展为本,班主任仍然把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用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范去要求学生。这种由上至下的控制式管理的结果使得学生个性心理处于压抑的状态。很多班主任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结果却徒劳无功。
        2.没有完善合理健全的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尽管班级管理强调研究学生的需要、兴趣、性格,主张学校适应学生,一切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为主,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能动性的追求上,但是如果没有制度制约,就如一盘散沙,非但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反而会增大教师管理的力度。
        3.没有形成正确的“权利”意识
        班干部在学生的眼里是“官”,是“管”大家的,他们和其他学生形成的是居高临下的主从关系,而不是平等互助的服务关系。我们经常在午休课听到有的班干部大喊:“XXX,不要吵了。再吵把你记上去。”而他自己却与别人在窃窃私语。当学生干部首先是义务而不是权利,更不是权力!干部就是服务,而不是管人。
        根据成功教育的理论,我们发现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学校教育中,每一位学生的优和劣都是相对的。学生潜力的开发,就取决于教育者能否发现、尊重、激发这种“优势”,同时给予发挥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积累,形成心理定势。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大量实践证明,任何外在管理都必须经过被管理者的内化才能发生作用。本人在充分学习了自主管理的理论知识后,联合学校领导、任课教师等诸方面的力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搭建起了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平台。
        (二)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策略
        1.民主制定规章制度,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班级里的各项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关键是如何制定。班干部是把学校教育变成学生行为的桥梁。班委会,团支部是班级民主管理的领导核心,是班级思想教育、学习、文体活动、劳动卫生等各项集体活动的的策划者、指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

本人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选举班干部。产生的程序是毛遂自荐——参与竞选——民主投票——就职演说。规定各学生干部的任职条件。就是你必须对班级负起责任,端正态度,“人在其位,必谋其政。”你只要干,就要踏踏实实地干好,没有退路。
        第二项工作在班干部的带领下,遵循如下原则,制定出班规。
        广泛性——制定的时候尽量不要有漏洞。
        可行性——班规制定出来后,要能够落实而不能是一纸空文。
        制约性——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制约。
        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全体学生写出草稿,再派代表交流讨论,最后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的班规,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学生在草拟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进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角色。因为是民主制定,签订了君子协议,学生明白这是老师对他们的尊重,班级集体意志的体现,执行起来就很有说服力,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违规学生不接受处罚或因此和班干部及老师产生矛盾。班规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教育的依据,成为规范自己言行的准绳。
        2.因人而异巧妙安排,一带二帮适时放手
        在学生管理实践中,本人坚持凡是学生能做的,全部交给学生去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班里建立分级管理系统和监督岗制度。一级管理:七名班委负责管理班级的正常运作;二级管理: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生和卫生;三级管理:课代表负责各学科学习情况的检查工作,及时协助任课老师的教学工作;四级管理:把班内一些细小琐事分解到个人,如班级中的桌椅实行承包制,责任到人。
        监督岗受全体学生的委托,检查和确保分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班规的执行工作。班主任作为咨询指导者,统筹分级管理系统。班级所有的工作、学习、活动计划,由学生通过大会后,分级管理系统全权负责具体执行。在每周总结大会上,健全民主评议制度(小组长对组员的纪律、行为、卫生等进行评估,监督岗学生对班干部进行评估),同时,通过每周一次的班团课,完成自我管理系统的总结、评估工作,并实行按政绩淘汰制,从中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民主意识。
        要想真正地让学生上道,还需要老师的帮扶引导。学生难免出错,出了问题,班主任给他们撑腰。学生不懂方法,班主任手把手教——怎样行使责任,怎样分工合作。等他们工作顺手有头绪后,才能放手,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时刻关注着他们,作好他们的后台,帮他们树立威信,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3.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提升自主管理水平
        如果说组建班委、制定班规、岗位监督是人人看得见的班级管理,是属于硬件建设的话,那么,构建班级文化,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就是班级建设的软件。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健康舆论的形成仅靠老师的说教是难以奏效的。班干部是学生的同龄伙伴,他们最容易心灵沟通,以班干部为核心的集体教育效能要大于教师个别教育之和。班主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干部,部署学生自管工作,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从而达到“自主管理、管而有序、理而有据、自觉结纳”的效果。
        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班主任由“学生保姆”还原为“学生精神家园的关怀者”,只进行“宏观调控”或在特殊情况下亲自出面解决问题,不会整天琐事缠身,吃力不讨好。每个学生都充当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班里可形成“一言一行想集体,一举一动为集体,一人功过联集体”的风气,营造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不良现象有人制止的良好氛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实现自我教育,形成健康的主体人格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班级”的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最终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是一种充满智慧、内涵丰富的管理,将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进行到底,可谓益处多多。
        参考文献:
        汪丞.班主任工作三问.[J]教学与管理,20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