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朱爱
[导读]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主要研究数量、结构和空间等概念知识和公式。

        朱爱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瞿溪华侨中学 325016
        摘要: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主要研究数量、结构和空间等概念知识和公式。数学是抽象的,所以学生很难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运用有趣的教学方法集中注意力。教师在新时期教学生时应改变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以教材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丰富课堂 创新教学方法
引言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无疑可以提高大学数学教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上更加自主,更愿意与老师交流互动和谐课堂气氛中,学生自主进行数学问题的提炼、分析和探索,不仅会大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会保证学习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认知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自由选择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目前已经有的教学设施,引导生生之间多进行互动和沟通,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及时表扬表现良好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另外,教师也要因材施教。因为每一名初中生的数学能力与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在实际教学之中要对学生的智力水平、基础知识积累情况、思维能力等综合考虑,明确教学进展,设计合理的教学梯度,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不一样的教学目标,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更好地学习,并在进步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教师传授的知识才能得到更好的接受。数学是从生活中产生的,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创造生活条件、提出与现实相关的问题、熟悉家庭和有趣的情况、使他们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向他们展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师可以用有趣的数学故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条件和他们喜欢什么,以便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将数学教材理解透彻,这样才能整合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从而进行归纳和分类,这样教师在课堂授课时会更加清晰、明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数学知识网络,这对他们以后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能使他们在解题时有清晰的思路,在学习时也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先在网络中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源,利用图片、动画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情境作为课堂导入,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前有缓冲的时间,利用课堂导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合作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是一种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般来说,每个小组为3~5人,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或者提出学习研究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理分工、相互讨论的方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取长补短,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得到培养,而且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也会大大提升。合作教学的形式灵活,包括师生合作学习、生生合作学习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择合作教学的形式,旨在最大限度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以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经典问题———“鸡兔同笼”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公鸡和兔子同在一个笼子里,笼子里有头35只,有足94只,请问公鸡有多少只,兔子有多少只?”问题提出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生生合作:“同学们,这是一道古代著名难题,很多人看到了题目之后都不知从何入手,今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和讨论,看看谁能够最快得出答案。”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研究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非常热烈,课堂气氛高涨,不仅找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彼此之间的合作也更加默契。
四、创新评价机制
        教师在设立评价机制时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保持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树立学习自信,利用评价机制激励他们。教师不应该用成绩来评判学生,应该看他们在每节课上的进步,只有他们的付出被教师看到,他们才能更有动力。教师可以采取学生互评机制,让学生批改对方的作业,在批改中他们会吸收好的解题方法,增加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教师也可以利用评语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在评价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将他们的进步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教师也可以采取星级评价机制,按照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他们星级,即使学生的正确率不高,但是他们的态度很认真,教师也可以给予鼓励。
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多元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回归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侍富平.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49):84-85.
[2]张宗功.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数学教学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0(34):188-189.
[3]赵卉.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数学教学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