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一高级中学 贵州 贵阳 550014
摘要: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全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弘扬人的主体作用,发展人的个性非常重要。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育 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
我国教育改革的先驱陶行知先生指出:“新的教育目的,就是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共和国民。”教育局在“提高中小学生能力水平”课题实验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全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确实,弘扬人的主体作用,发展人的个性非常重要。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的精神和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试就如何发挥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谈几点意见。
一、要转变“我教你学,我灌你受”的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教师的系统讲解,以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要求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讲上,学生缺乏主动性,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因而不可能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俄国文学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曾尖锐地指出:“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要把教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是能独立思考的人。”我们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我教你学,我灌你受”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要做到尽量少讲,让学生多讲、多看、多练;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让他们自己思考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自己评价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更好更深地理解、消化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能量才能得以充分释放,也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要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转变为“学生主动走向教材”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即教师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讲授内容,然后采取“注入式”、“满堂灌”的方法,滔滔不绝地传授给学生。这样,教师无形中成了一名“搬运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与否,消化与否,接受和消化程序如何就很难断言。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转变为“学生主动走向教材”。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绝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认识问题。
教师只教知识结构和鉴赏方法,总结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此反复进行,当这些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和规律,学生便有“法”可依,得心应手,学习能力自然会一步一步得到提高。这样,学生通过鉴赏和思考,自己能主动地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受到熏陶、感染。由于在学习中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思维品质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教学便能培养出主体性强、素质高的人才。
三、要变“教师讲读、导读”为“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的主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亲身经历教学活动的始终,从感知——理解——掌握到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让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发展目标和思维品质目标,把学生由围绕训练重点进行自学、小组讨论、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解决疑难,获取知识。三是在学习方法上要从宏观上驾驭,教结构,教规律,并全方位开放,让学生掌握一把把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四是在时间上要给予保证,要给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质量如何,还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高涨,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得到反映。
四、注重学法指导,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知识经济时代,高信息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学校得到全部知识,更何况知识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其终身受用。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是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基本方法的传授,尤其是在美术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方法和规律。如在《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一课时,可教给学生一般程序:①展示目标。这个目标是符合教材单元训练重点的,是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情意目标的。②扫除障碍。学生通过网络、课外知识等了解中外历史和艺术的发展变化,从而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与各学科的联系。③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基本的鉴赏方法。④精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各种鉴赏方法的具体特点。⑥迁移运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选择不同的作品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鉴赏方式欣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以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教无定法,教法因文而异。但教师必须总结规律,让学生有法可学,有章可循。
五、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便于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能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热烈的气氛,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主动讨论与交流,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小组内以合作为主,小组外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愉快,充分激发学生为小组争光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
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能力、性别、个性特征,分为若干小组,选出组长(亦可轮流担任组长)进行学习。教学中,教师可布置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如对有关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等。先由学生个体自学,独立思考,而后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教师可在这时巡视辅导,向全班汇报。这时,应该是课堂最精彩、教学达到高潮的时刻,同学之间可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听取、分析别人的意见。通过激烈的讨论甚至争辩,最后达成一致的看法。这期间,彼此互助,取长补短,既能对问题赢得透彻的了解,又能使学生之间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交往。这样,为今后更加密切合作和竞争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