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地方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学可行性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孔亚磊
[导读] 将地方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音乐课程体系当中,可以有效对高校教学资源形成一定的补充作用

        孔亚磊
        广东韶关学院 广东韶关 512005
        
        摘要:将地方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音乐课程体系当中,可以有效对高校教学资源形成一定的补充作用,确保学生获得更加全面教育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基于此,本文对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引入地方音乐资源的有效措施展开了研究,从二者相互融合的可行性入手,探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地方音乐;高等院校;音乐教学;融合教育
        引言:地方音乐即指地域文化视角下衍生出来的曲艺种类,其作品当中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并且创作风格往往带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因此在高校开展地方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从音乐的的调式、风格、调性、色彩及其理论层面来为学生解读作品,更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而文化整体角度来认识这一艺术类型,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高校音乐教学水平,并促使学生的音乐素养获得有效提升。
一、地方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可行性
(一)拓展教学资源
        随着国家重点强调了“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在现代音乐发展过程中,开始越来越重视地方音乐文化的引用与融合,而反观高校的音乐课程设置中,却依旧还在沿用着传统的西式音乐教育理论来为学生讲解乐理方面的相关内容。因此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如果不能够快速做出转变,势必影响到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使其全面发展受到限制。而将地方音乐元素融入到高校课程体系当中,有利于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的文化元素而更加深刻的掌握乐理知识,并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从而保障了高校音乐课程配置的合理性,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加强文化保护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生力量,其不光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公之一,同时也代表着国家的整体形象。因此将地方音乐引入到高校音乐课堂当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同时也有利与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主动承担起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并基于个人理解不断赋予地方音乐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其能够收获更多认可,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能够确保这部分优秀文化一直被传承下去。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应当积极将地方音乐文化引入到自身音乐课程当中,以此将自身的文化传播功能发挥出来。
二、地方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课堂中的融合途径
(一)注重多元地方音乐文化的引入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发展历程当中,有许多优秀的音乐文化都得以被保存下来,并且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例如我国西部地区的民歌声音嘹亮,并且极具穿透力;而南方水乡民歌甜美,声音清脆柔和等等。除此之外,我国各个少数民族也都具有独特的民歌文化,如广西壮族的山歌对唱、延边朝鲜族地区的歌舞表演,以及西藏、内蒙、新疆等等,各个地区都蕴含着丰富且独特的地方音乐文化。因此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来引入相应的音乐文化;另一方面则可以对不同风格的音乐类型进行系统筛选,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引入相应的教育资源,如此才能够确保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提供给学生具有高度契合性的教学内容[1]。
        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可以适当从一些带有地方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作品中进行筛选,将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呈现给学生进行赏析,除了从乐理角度来为学生剖析其中蕴含地方音乐文化之外,还需要重点为学生介绍该部分音乐文化的起源以及发展经过,从而使学生对于地方音乐文化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并为地方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之间的相互融合奠定基础。


(二)通过多视角解析地方音乐文化
        高校音乐教学的育人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扎实的掌握声乐技巧及乐理知识等相关内容,同时还需要准确的把握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如此才能够使自身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发挥出最大价值。而将地方音乐引入高校的课程体系中不仅是高校全面培养人才需要,同时更是国家对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号召,因此只有使学生在深刻把握地方音乐特色的基础上,不断为其融入现代文化理念,才能够使的一部分传统音乐曲艺从新焕发出生命色彩,并更加持久的在中华文明当中传承下去。是以高校音乐教师在为学生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不光要站在文化理解的角度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地方音乐,更需要通过当前先进的音乐理论来帮助学生解读地方音乐文化,如此才能够是地方音乐在学生未来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最大价值。
        以民歌作品《洞庭渔米乡》为例,这首歌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湖南地区的民歌特色,使用高腔唱法为听众展示千里碧波的浩渺与开阔。因此在作品的曲谱中采用了G徵调式,同时掺杂了了大量的2/4拍、4/4拍进行交替演唱,并形成了风格鲜明的三段体式演出风格。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首作品时可以借助西式音乐理论来帮助其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歌演唱特征,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驾驭不同类型的地方音乐演唱技巧,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理解进行改编创作,如此才能够真正赋予地方音乐更加丰富的内涵,并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与现代文化之间进行融合[2]。
(三)深度剖析地方音乐内涵
        不同地区的音乐艺术有着其独特的发展背景与文化底蕴,高校音乐教师在引入地方音乐文化的过程中,除了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特征之外,同样也不可忽视这部更音乐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因此在课堂中除了理论性内容的讲解之外,教师还应当适当融入一部分地方音乐的演变历程,帮助学生了解该曲艺种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是怎样的,如此有助于学生更加精确的把握作品的文化态度,并在演唱过程中更好地诠释出作品风格。以西北地区的民歌代表“山曲”为例,作为山曲永恒不变的主题,“走西口”的生活原型来自于艰苦的生存条件下,人们不得以的一种工作方式。因此山曲歌声通常高亢激荡,但其中又蕴含着演示不住的哀凉。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这一艺术类型时,应当首先从陕北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讲解,如此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特点[3]。
(四)增强学生音乐学习体验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地方音乐文化能够与高校音乐教学完美融合,教师应当寻找有效措施来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如此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内心当中彻底接纳地方音乐文化,并在课堂上主动配合教师展开教学互动,从而为地方音乐资源的使用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邀请一些民间音乐艺术家到学校进行演出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增强对于地方音乐文化的了解,通过加强学生与各类民间艺人的互动,来帮助其感知地方音乐文化的魅力、特色以及内涵,从而使得高校学生提高对地方音乐学习的形象理解。在此基础上,高校音乐教师还可以动用一部分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到一些地方曲艺团进行参观学习,以此提高学生对于地方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
结语:综上所述,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地方音乐元素,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尝试举措,除了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之外,同时也能够促使我国传统文化获得更好地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李雪. 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地方高校特色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7(3):100-102,156.
[2]段茹. 宁夏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宁夏高校音乐教育——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J]. 艺术科技,2018,31(5):25-26.
[3]李晓艳. 鄂西南地区传统民歌引入地方高校音乐类专业教学的实践 ——以三峡大学为例[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0(4):106-108,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