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把握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黄国明
[导读] 体育课堂的教育重点,要求帮助学生在运动中增强学习兴趣

        黄国明
        西畴县鸡街乡者迪小学 云南 文山 663504
        摘  要:体育课堂的教育重点,要求帮助学生在运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并在强身健体中保证体育素养得到提升。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实,使体育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学生心理健康与运动健康的教育目标,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完成对体育知识的掌握,还要通过运动技能的强化,使学生更加科学的参与体育训练活动,才能保证身体安全并最大化提升运动效果的同时,体现体育学科的实效性与趣味性。所以如何通过对教育内容的精心设计,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养的同时,更好把握运动技能,是笔者主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运动技能;锻炼价值;小学教育;身体素养
引言
        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无论是教学课时还是资金投入,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升。因此,教师应不断根据当前主要的教育目标,既保证教学实效性得以落实,又需要通过最新人才培育方向的把握,使体育教育内容在不断优化中,更好满足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体能特点与身体素质,在设计授课计划时,重点要求学生对运动技能进行掌握,并采用充满趣味性的授课手段,使学生在运动中既感受体育课堂的魅力,又能在释放天性的同时强身健体,以发挥体育教育的真正内涵。
1运动技能的锻炼意义
1.1增强运动积极性
        体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养成,既可以在良好的运动精神引导下,自觉参与体育训练,又能端正学习态度,在强健的体魄中,为今后的更好发展打下基础。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能够根据一定的运动规律所形成的技能,通过动作经验的积累,可以更加科学的完成体育训练活动,从而在身体机能的协调中,使体育课堂在学生积极参与下,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实效性。传统的体育课堂,由于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制约,所以很多教师并没有对授课内涵进行充分挖掘,使教育工作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外,就是将剩余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由活动,使学生在枯燥的体育课堂中,既难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趣味性,也使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无法体现体育学科的实用性与价值性。而教师通过授课思想的优化,更重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并制定更加详细的教育计划,根据小学生的身体机能与运动要求,设计不同的体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参与训练活动,从而强化运动技能的同时,使体育课堂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并使学生在运动积极性得到增强的同时,更利于端正学习态度。
1.2丰富授课内容
        教师通过运动项目的设计,可以很好帮助学生在训练中强化运动技能,从而保证身体素质得到强化,并以更好的状态进行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但很多教师在设计授课计划时,往往会出现授课内容单一的情况,只围绕基本的体育项目开展教育工作,很少根据小学生的运动要求,设计符合其个性发展的体育活动,不仅很难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授课效果的提升。而教师通过授课观点的优化,在锻炼学生运动技能时,则会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选择更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运动技能。除了以往必须要掌握的体育运动外,教师应设计趣味游戏、打球、射箭、竞走等项目,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增加体育设备,使学生能够在更好的训练环境下参与体育活动。

在这种充满趣味性的体育课堂中,既为强化学生运动技能提供良好环境,也在发挥教育效果的同时,培养出具有运动精神的优秀人才。
2小学体育课堂强化运动技能的途径
2.1尊重体能差异
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往往会对体育教育成果产生一定影响。只有教师根据小学生实际的体能要求设计运动内容,才能有效达到强化其运动技能的目的。教师需要在制定授课内容前,与班级学生进行认真交流,通过体能测试活动的开展,将班级学生有针对性的分为不同小组,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能要求为其制定训练计划,帮助学生在运动热情的快速提升中,达到增强运动技能的目的。这样既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保证,也能使学生尊重自身认知规律的同时快速强化运动技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提升身体素质并激发运动积极性的作用。
例如,针对体能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专门开设健美操、竞走、乒乓球等运动,并根据学生的运动特点,设计与其运动需要相符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在激励中更好参与运动技能训练,又可以在循序渐进中保证运动效果的快速增强。而对于体能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长跑、篮球与足球等运动量较大的体育项目,要求学生能够在训练中既掌握运动技巧,又在强化身体机能的同时,使教育效果得到快速增强。这种有层次的训练计划,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要求,也能有效强化运动技能,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运动观点的同时,使体育教育取得更好的授课实效性,从而落实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要求。
2.2灵活创新授课方法
传统的体育课堂授课形式,以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体育动作为主。教师将动作要点演示给学生后,由学生进行模仿与练习。这种比较枯燥的授课方法,很容易使思维活跃的小学生感到十分无趣,并且记忆效果也不理想,经常出现学习新动作后,会遗忘以往动作的情况。为了强化学生运动技能,使其更好对运动技巧进行熟悉,教师则需要灵活创新授课方法,不再以直接讲解动作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而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对授课形式进行创新,才能在灵活且充满趣味性的体育课堂中,引导学生运动积极性快速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选择以信息技术的方法,先将动作要点与注意事项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并通过3D建模的方法,帮助学生能够在不同视角观察到模拟人像的动作要点,使学生既能够在规范的学习中提升学习效果,又可以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改正,使运动技能在有效的学习环境下快速提升。同时,教师也需要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运动效果、技能把握情况等进行综合考察,并通过师生互评的方式了解当前授课工作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优化授课方法,使充满趣味性的体育课堂,既可以达到强化学生运动技能的目的,也能在不断创新中发展体育学科的实践性、运动性与趣味性。
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课堂的有序开展,既能帮助学生在运动积极性的养成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也能在运动中释放压力,以强健的体魄参与到今后的学习中。教师应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设计授课计划时既要引导学生增强运动技能,又要通过良好运动习惯的形成,在终身运动的观点下获得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优化授课形式的同时,建立充满趣味性的体育课堂,也能使学生有目的性的提升运动技能,在科学的训练中增强身体素养。
参考文献
[1]冯明洪.以教学设计为依托,提升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J].中外交流.2017,(35).278.
[2]史文学.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的几点实践性体会[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6).117-118.
[3]]张进.如何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J].散文百家(下).2018,(5).173-174.
[4]袁爱贞.浅析小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J].新智慧.2017,(21).7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黄国明(1991年8月27),男,汉族,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人,文山学院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