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融入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高虹
[导读]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不断学习与积累而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认识与见解

        高虹
        唐山市迁西县高级实验中学      邮编:064300
        摘要: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不断学习与积累而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认识与见解,所以在学生求知学习的道路上,需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管理工作。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内容有利于在高中生的知识启蒙时期灌输相关的情感教育理念,为高中生未来人生道路的走向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将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美术;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1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
1.1 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情感教育,促使师生之间进行情感表达,在师生互动环节中提高课堂活跃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享有说一不二的权利,在严明了课堂纪律的同时影响了课堂活跃度,极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教师像一个封建阶级的统治者,无形之中给了学生极大的压力,使其无法正确看待美术这一学科,更像是完成任务一样进行美术的学习。将情感教育融入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师权威、严肃的刻板印象,通过增加师生接触的频率,让学生了解到教师并不是很可怕的人物,进而打破了师生之间的障碍和隔阂。
1.2 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美术是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通过描绘相关景别、人物进行良好的表达,在展现美的同时表达作者自身深刻的情感和内涵。将情感元素融入美术教学当中,在赏析美术作品的同时介绍其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促使学生了解作品内涵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深入认识到美术作品的人文价值。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画水平和作画效率,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美术技能与美术技巧上,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共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作品仅仅是作品,没有深刻的内涵。随着情感教育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修养等方面的能力,旨在让学生认识不同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在欣赏和分析不同作品的过程中进行自身情感的挖掘,有效激发自身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将美术技能与美术情感完美地融合到一起,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融入情感教育
2.1 组织鉴赏课程,建立情感。
美术鉴赏课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只是将鉴赏的作品展示在课堂上,然后简单地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的绘画技巧,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情感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限制了学生绘画能力的发展,也阻碍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时,要融入情感教育,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例如,在《中国民间艺术》的鉴赏课上,教师要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全方位展示各种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作品,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的情感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完善课程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考核的目的,将高中美术教学融入情感教育,要完善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辅导,及时了解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耐心给予解答,比如可以组建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展示,设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美术创作的自信心。
2.2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理解个体情感差异性
实施以学生为基础的情感教育教学理念,并指出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美术素养和学习态度上存在差异性,需要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去培养和改变他们。特别是对那些美术素养匮乏的学生,应更多地注重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情感。美术课程情感教学法常被作为高中阶段美术教育的有效方法。全面的课堂情感教学方法侧重于教师的认知和美术素养,教师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对高中生美术素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美术课程的情感教学中,高中美术教师应在教学环境上给每个高中生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美术功底和个性,并为那些活跃的高中生提供学习兴趣激励。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教师自身的认识和情感的投入,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方法,我们应规范这些情感教育模式。
2.3 激发学习兴趣,深化情感。
学习兴趣是高中生学习美术课程的重要动力,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的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加强学习的动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还要加强情感教育,进行情感熏陶。另外,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美术的想法,使美术教学和情感教育相互融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比如齐白石的《虾》和徐悲鸿的《八骏图》,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美术教学的方式,增加美术课堂的有趣性,还要制定好教学计划,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由于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同,因此,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学习当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例如,在美术课堂上《呐喊》的学习中,教师向学生介绍作品基本情况之后,鼓励学生模仿画中的人物,来真正体会作品的创作背景,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同样重要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改革,将情感教育有效融入教学中,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美术专业能力和美学素养,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田甜.探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融入情感教育[J].学苑教育,2021(13):61-62.
[2]程德敏.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探微[J].美术教育研究,2021(04):180-181.
[3]王俊慧.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20(A4):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