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红艳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金钟镇第一中学校 654200
摘 要:美术作为艺术领域中的可视性艺术,以设计、绘画以及建筑等多种形式带给受众美的享受。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目标不再以与升学考试相关的学科为重点,而是更侧重对学生艺术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增强,希望营造更加积极的教育环境,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多元化人才。为了真正发挥美术教育的艺术内涵,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艺术修养与创造意识,通过对其创新精神的锻炼,使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更有生命力,才能增强学习热情,在美术知识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艺术熏陶;绘画技能;初中教育;创新能力
引言
美术作品中既包含创作者的情感价值,也使受众在欣赏中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艺术作品本身就是创作者思维意识的再加工,以多样形式将自身的情感体会直接传递给欣赏者。所以想要帮助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中,创作出独具生命力的绘画作品,不仅要使授课内容更贴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也要引导其善于利用创新能力,将自身的所思所感在绘画中体现。这样既能避免照本宣科讲解知识的美术课堂,抑制学生艺术修养与创新精神的提升,也在发挥美术学科创新性、艺术性以及应用性的同时,推进授课工作的高效开展。
1初中生创新意识的提升意义
1.1符合个性发展规律
有效的教育工作,既需要对学生个性发展规律进行尊重,也应利用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契机,使学生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美术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艺术性,所以学生不但要对基础的美术知识进行了解,还应在强化绘画技巧、提升审美能力以及创新思辨意识的过程中,使艺术修养得到快速增强。基于学科自身的教育特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创造能力的帮助下,通过情感的激发以及创新热情的调动,可以将所思所想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表达,既使有效的教育工作,快速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也在挖掘自身创造潜能的同时,发挥美术教育真正的艺术价值。因此教师在设计授课内容时,应意识到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使美术课堂更符合初中生的个性发展规律。这样既能使青春发育阶段的学生,在良好的创作环境下实现自我价值,也能抒发自身情感,在教师的带领下更好体会不同绘画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价值理念,进而调动思维意识并提升创作积极性的同时,助力美术课堂发挥更好的教育实效性,并培育出与素质教育改革要求相符的多元化人才。
1.2激发探究积极性
素质教育工作的落实以及人才培育方向的改变,美术课堂成为锻炼学生审美意识、激发学习体验以及强化艺术修养的重要基地,既需要教师发挥学科的教育特点,使学生在轻松的艺术环境下进行对知识的探索,也要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锻炼,使其在自身价值情感的抒发中,使创作出的美术作品更有生命力。传统的美术课堂由于教师授课思想的滞后,并没有发挥艺术类学科的教育要求,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进行忽视,也在过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下,很难激起学生主动创作美术作品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为了更好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需要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优化授课形式,既保证所开设的美术课堂更有趣味性,也能通过艺术学习环境的打造,使学生激发探究积极性,并在创新意识的养成中,主动进行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创作出既有思想内涵,又与学生情感体验相共同的绘画作品。这样既能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增强,也能使学生在创新意识的帮助下,找到更好的学习方向,进而成长为具有较高艺术修养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生。
2初中美术课堂强化学生绘画创作意识的途径
2.1尊重创新潜能
青春期的学生往往个性鲜明,所以很多想法有一定的创新性,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能使学生创作出充满艺术性的绘画作品。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绘画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创新潜能进行挖掘,不能按照固定的授课模式对学生思维意识进行制约,而是鼓励其在创新精神的调动中打破思维局限性,将自身的所思所想落实在画笔上,创作出既新颖又充满艺术性的美术作品。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一课时,本节课需要学生通过绘画技巧的运用,能够利用画笔描绘出人物的神态与表情,从而强化创造能力的同时,感受不同时代下画家笔下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画家所创作的人物形象,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面部表情的变化以及绘画特征的掌握,在创新意识的调动下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绘画技巧,通过创新潜能的激发,更好对人物形象进行描绘,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要求每个小组挑选一名模特做出夸张的面部表情,而其他小组成员则需要通过人物神态的分析,在集思广益中共同绘画出人物肖像。这样既能使学生在思维意识的碰撞中,创作更有活力的美术作品,也能在绘画时增加情感体会,使绘画能力得到真正增强。
2.2明确授课方向
美术学科的创造性、人文性与艺术性,不仅可以有效陶冶学生情操,也在增强其创新意识的同时,使学生在自由创作中抒发情感。为了更好激发学生创作能力,教师需要避免以灌输式的方法讲解知识,而是通过授课方向的明确,建立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中,进行对绘画技巧的学习。这样既能使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美术教学,更好展示素质教育的多样性与价值性,也能引导学生在清晰的学习目标中,使创造意识、绘画技巧以及艺术修养得到锻炼。
例如,教师讲解“校园艺术节”时,教学目标应定为在帮助学生通过请柬特点的了解,制作出符合艺术节主题的精美请柬,使有趣的课堂内容既可以锻炼学生探究积极性,也在激发创作激情的同时,使绘画技巧得到锻炼。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校园艺术节的视频,使学生观看中了解艺术节的主题与特色,利用绘画的方式制作请柬,在实践与思考中提升创造能力与审美意识。在学生制作好请柬后,教师可以请同学们以投票的方式,选择绘画内容精细、想法新颖的请柬,使学生在愉快的美术课堂中,既感受到创作的快乐,又能养成利用艺术形式抒发情感的习惯,进而提升创作积极性的同时,可以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寻找提升绘画技巧的途径,使美术教育发展更好的教学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帮助学生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教师除了需要将绘画技巧传授给学生,还应对其艺术潜能进行发挥,通过新颖的授课形式建立充满艺术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学习意识的调动中,不断激发创造性思维,并将自身情感积极融入进美术作品,既保证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又能创作出独具内涵与生命力的作品。教师应优化教育思想,根据当前初中生的学习情况,对其创新能力进行锻炼,才能鼓励学生在情感调动中,既激发创造活力,又能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文明真.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J].中外交流.2019,(16).200.
[2]王玉珏.初中美术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983.
[3]黄永强.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2020,(16):140-141.
[4]马建平.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1147-1148.
作者简介:
尹红艳(1979年2月—),女,汉族,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人,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于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