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谭超锐
[导读] 随着教育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现今对于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谭超锐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      510620  
        摘要:随着教育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现今对于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小学信息技术课因其趣味性和科技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本文结合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分析探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以便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较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信息意识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关键能力,有效的甄别信息、掌握一定信息技术,对于学会未来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初始阶段,从小对其展开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够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让学生了解到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的相关信息,把信息技术与日常学习相结合,为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巧用比喻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小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对于很多知识理解起来有困难。信息技术需要结合计算机展开教学,学生在操作起来,由于不熟练也会出现错误。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比喻教学法将知识点,用生活中相似的事物作比较,让表达更加生动、鲜明,便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广州教材版信息技术第一单元《信息技术王国的魔术师》第一课中,就会带领学生们认识WPS。WPS作为一种常用的办公软件,可以制作文档、表格以及演示。其中“演示”是相对较难的一节内容。老师教学用的PPT就是通过WPS演示制作的,老师在展开教学时,可以将每一个演示面比作“白纸”,鼠标就像是“铅笔”。这张白纸上可以画出线条、图形、图表,甚至还可以做出思维导图。菜单栏中的“开始、插入、设计”就像是画画中的一个个小工具。在制作完成一张演示面后,可以通过“新建幻灯片”来制作下一页,这一过程就像是换画纸。老师通过使用比喻性语言,将陌生的知识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事物表达出来。能够让知识更加浅显易懂,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
二、使用同步教学法,指导学生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非常考验操作的,很多小学生知识掌握不牢靠,操作有困难,所以学习效果差。作为老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对学生操作进行有效指导,老师可以尝试通过同步教学法来实现。

第一种同步教学法是在计算机教师用投影仪,在计算机上一边操作一边讲解,通过投影仪整个操作步骤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自己展开练习,便于知识的理解。除了投影仪同步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走动的方式观察学生的操作,对操作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法与投影仪教学基本一致,但是老师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具体操作情况,由于没有视觉参照,所以学生操作容易出差错,这时候老师就要提倡学生互帮互助,让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旁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这种互帮互助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通过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力量,能够挖掘学生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并且能够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状态面对学习。让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小迷语,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能够展开积极讨论。例如,在学习广州教材信息与技术第五课《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可以举办比赛活动,让同学们制作幻灯片,选择不同的切换效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由同学们投票选择幻灯切换效果最和谐、有趣的一张,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乐趣,同时还能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展开小组合作法,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在教育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习体验备受重视,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老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法,给学生们创造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老师根据全班同学人数进行分组,让小组同学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交换彼此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形成新的见解,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自定义动画》这一节内容时,需要设置的东西非常多,效果、开始、方向、速度都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设计。针对这些细节的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们针对不同效果展开讨论,让动画的设计更贴合整个PPT设计。学生们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也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丰富性,这对于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可不仅仅能够教会学生相关信息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信息意识。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巧用比喻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用同步教学法,指导学生操作。通过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积极性。展开小组合作法,提高学生探索能力。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永红. "注重能力,促进素养"——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 数码设计.CG WORLD, 2018, 007(014):183.
[2]黄荣俊. 以学定教,活用"研学后教"——浅谈信息技术课活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6):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