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张勇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张勇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致远学校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逐渐让小学生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必须具有服从法律的平等义务,同时享受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一旦被侵犯,要勇敢地运用法律来对自己的权利进行捍卫。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
        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旨在引导小学生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逐渐让小学生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这是《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育意义的本质体现。
        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有效性,经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摸索出以下策略:
        策略一:改变视角,多一点儿童思维。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小学一、二年级的要求是:“对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进行认知,要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要让小学生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进一步了解一些安全知识,例如:交通规则、安全公共服务电话、消防安全知识等等。同时,要促进小学生对自然进行分析与了解,要培养小学生爱护动物植物的意识,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虽然在内容上非常明确,但是在小学生了解程度上却比较模糊,例如是否需要小学生了解相关概念,这些方面就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明确相关要求与标准,并且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出发,从而对教材进行整合,改变视角,也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视角与小学生的思维应该多一点,要充分体现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例如:在教学《交通“信号”要知道》这篇课文时,基于教材的限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图画,然后让小学生观察,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欣赏这些图画。他们会被图画所吸引,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图画上的小朋友过马路危险吗?”此时小学生会恍然大悟,发现原来图画上都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这些行为非常危险。“怎样过马路才安全呢?”教师接着引出本课的儿歌:“小学生,上学校,交通信号要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过路口时左右瞧。靠右行,不追跑,抓紧时间不迟到。”要学生一起朗读这个儿歌,加深对交通规则的印象。


        策略二:关注生活,多一点安全健康。
        受家长或社会的影响,大部分小学生面对社会阴暗面,面对不良行为,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或者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往往不会想到法律,一般会选择“避开就好”,很少会选择向学校或者警察求助,由于乱吃东西导致身体不适、禁不住诱惑被诱拐等等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儿童生活中缺乏安全健康的知识。例如:在教学《食物的诉说》这篇课文时,以课文当中的素材为例,让小学生们扮演各种素材,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台词对白,让小学生们融入角色展开对话,从而了解到哪些是健康的食物,哪些是不健康的。又例如:教学《上学路上》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讲述自己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然后提出问题:如果遇到坏人怎么办?书本上教会了小学生应该如何避开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危险元素,教师以此为基础上融入点现实因素,进一步诠释本篇课文的意图,还可以请当地派出所的警察讲解有关安全知识等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策略三:绘本教材,多一点综合利用。
        教师要善于综合利用绘本式教材,让绘本与学生的生活链接起来。绘本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学生去观察,去思考绘本到底讲述了什么,绘本告诉了自己多少东西,并且小学生对绘本教学怀有一颗期待的心。因此,要善于利用绘本所描述的情境来引导小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敢于思辨生活。例如:重视绘本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尤其是一些地方故事素材方面的结合,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自编故事,绘本教学就应该以多种方式进行呈现,不断的进行优化与整合,学生才会对之产生兴趣。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绘本的交流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际体验,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主流价值观。
        另外,教师要善于利用绘本唤起学生的个性体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绘本教材进行阅读时并非是被动的听故事、看故事,而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身去探索故事中的世界,还可以鼓励学生敢于创造故事中的世界。例如:教学《健康过冬天》这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自己读看课文,结合绘本图画讲讲关于健康过冬天的注意事项,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情况,参照课文的图画,想象一下自己如何过一个健康的冬天。其实,就小学生来说,学生创造故事的整个过程就是绘本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将绘本的内涵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我体验,要充分利用绘本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给学生留更多的空间与时间,促进学生与绘本图文在心灵上的沟通。
参考文献:
[1]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韩帆.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
[2]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杨桂芹.学周刊.2020(06)
[3]试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郭柯敏.华夏教师.2019(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