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书法艺术,提高小学写字教学实效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韦晓凌
[导读] 语文课标中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韦晓凌
        福建省屏南县屏城中心小学 福建 屏南 352300
        语文课标中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发展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在写字方面,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湥要求做到端正、整洁、规范;第三学段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这也体现了写字教学与书法艺术的密不可分。汉字美学的最高体现就是书法艺术。在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书法艺术不仅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而且使他们增长知识,提升写字水平。写字教学不应该是机械的技法的传输,而应该充分利用书法的艺术美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描摹书写,最后达到不仅书写端正、规范,而且美观。
        一、欣赏观察字形美 ,引导乐写意识
        汉字是美的,它是中华国粹,其形、音、意无一不美,凝练含蓄。因此,教学中,我们将写字教学与书法艺术结合起来,在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对字形的观察至关重要,入眼才能入心,仔细观察是提高学生对字的审美能力和写字的质量的前提。让学生欣赏汉字演变的过程美,感受汉字形体美,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美感体验,让他们对写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写字,并写好字。
(一)演变中的形美
纵观上下五千年的文字发展史,从甲骨文、金文一直到现行的简化字,每一步文字的演化,都是人民审美观念的再一次沉淀结晶。在指导观察时,发挥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长处,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汉字字形就会活化于学生的心中。但毕竟学生对汉字这个抽象的线条艺术的审美是模糊的、甚至茫然的,我们必须循序渐进,先从欣赏观察入手。
在写字教学之前,我们老师应引导学生去了解汉字,通过音像等媒介的演示,介绍汉字所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演变历史、文化底蕴,字形故事等,因为有了直观感受的美感和文字所引发的故事性,学生就很容易有了兴趣,从而乐于走近汉字,揣摩汉字。
如在教学三年级《守株待兔》一文中的“耕”字的书写时,我出示了一幅“耕”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看着图说说耕字由来,指导观察形变过程,说说各字体都像什么,哪美?同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用手描描。感受我国人民在创造文字中的智慧,体会演变过程中字形的美。
(二)构字中的形美
汉字具有形体美的特点。它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淡浓、行笔的缓急来抒发感情,创造意境,被喻为“纸上音乐舞蹈”。如何让学生从汉字的形体、意象、点线、结体、空间,感受汉字的结体美,从而被汉字所具有的美感所吸引熏陶,爱上写字呢?可引导学生体会对称之美、变化之美、匀称之美 、错落之美。
        一个汉字可能体现一种美,也可能是几种美的综合。在观察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逐步提升,更重要的是,汉字在小学生的眼中变得有意思起来,因此,写字不再让学生认为是负担,而是在创造美。
教师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指导欣赏,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构体美。
二、描摹练习书写美,提高写字能力
鲁迅先生有一段精辟论述:“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写字是人人能为的简单事情,但要写好,写出品位,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小学生写字能力落实起来有难度,原因在于直观思维形象为主,协调能力还欠缺,观察审美能力落实为书写能力不足。汉字的美要通过写才能表现出来,描摹练习,是提高写字能力的的效手段。
(一)感悟书写节奏美
书写要避免枯燥、机械,可运用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书法与音乐,虽然是两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艺术,但有共通之处,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何在写字教学中联系音乐从而让学生感受其美,我认为可以先从节奏的角度来找两者的共性, 比如在写“一”画时整个过程的速度不是匀速的 ,而是这样一个过程:先慢(起笔)——稍快(行笔)——稍慢(回锋) ,其它笔画也都一样,不可能是用匀速运动来完成的,就样就体现了韵律美。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节拍甚至旋律的变化来体悟写字时的节奏。不少影视作品中就有挥毫泼墨的镜头,搭配富于变化的音乐旋律,可以很好利用,学生们在旋律中习得津津乐道,不同的艺术在课堂上做到了有效的整合,节奏旋律美有了较好的体现。
        一个笔画如此,那么一个字各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乃至一幅完整的作品,同样存在的节奏大小 、轻重 、徐疾 、欹正、 中侧锋的转换的变化,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才会有虚实相生的效果,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视觉的感知(虚实相生)感觉到韵律的起伏高低、抑扬顿挫,从而领悟其中的美。如教学三年级《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在书写环节,我出示了画作题诗的视频,在优美的旋律中,各种书法题诗在画作上展开,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书写之美。
(二)享受书写氛围美
创设书写氛围,音乐,无疑是可以凭借的便捷而美丽的最好的一种。在有效写字教学中,音乐已经融入了课堂,成了课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汉宫秋月》那一首首恬静舒缓的古典乐曲显得格外优美宁静、让学生心也变得安静,在飘满墨香的书法教室,学生们徜徉在古典文化中,心手双畅,有时仿佛自己书写的节奏和韵律产生了共鸣,找到了切合点, 音乐及书法以其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音乐使人从有声走向无声之中,而书法则使人从无声走向有声之中。能让学生悟到并表现其中的相通之处。
三、熏陶感悟艺术美,培养个性书法
我们常常把“端端正正写字”和“认认真真”做人联系起来,的确,一个人的字往往反映出他人生文化修养以及气质,审美情趣等精神面貌。大凡高山仰止的书法大家都是练字先做人,真正做到了人如其字,字如其人。写字教学不是要让各个学生的字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而要尊重其独特的感受,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最终让他们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
(一)感悟书法中的人格美。
为大家所熟悉的大书法家身上所积淀的修养以及人文精神早已和他们的作品融入一体而熠熠生辉。因此,让学生感悟书法家身上的人格美很重要,可从两点入手。
首先回味经典:经常给学生讲历史上一些书法家的故事,欣赏一些经典名作,在一个个故事中,在一幅幅作品中感受书法家的魅力。历史上留下许多关于书法训练和故事。例如,清代邓石如“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墨尽,寒暑不辍” ; 米芾的“(永)志不忘,纹银五两”。
其次走进现代:教师可介绍现代书法家及国内、省内等书法家的事迹,展示他们作品展览盛况。并鼓励学生用上网查找或咨询等方法寻找书法家,甚至走近书法家,与他们进行电话或书信联系,进行交流。从书法家的身上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二)鼓励创新,发扬个性书写
任何一位书法大师都是通过他的自由创造,把头脑中的意象变成具体的书法作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写字教学最高境界就是书写个性之美。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指的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可以从他的字体上体现出来。要把字写得美观、有个性、有艺术性,就需要学生在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造。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书写时所表现出来的方式也就不同。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性特征造就了不同的书写风格。如有的学生喜爱柳体遒劲,棱角外露;有的学生喜欢颜体的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有的学生书写柔美,有的则刚劲有力。教师可不能一味要求统一,不能将学生局限于某一字体的习作上,而要适当引导,在端正、美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个性书法进行引导。我们在个性书写引导时,可先指导学生欣赏历代优秀的具有鲜明特征的书法作品,并找到自己喜爱且适合练习的名家作品进行练习,在模仿的基础上去尝试创造。其次教师而要善于找到学生字体的优美和独特之处,并给予展示奖励。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打开想象的闸门,去大胆地创作。从而发扬出自己的个性风采。真正做到“写字者,写志也”!
        总之,认真写好汉字,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培养的过程。做为语文教师如果在写字教学中适当渗透书法艺术意识,就可以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学生在享受语言文字的美的同时,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提升学生的写字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燕.  让汉字之美在笔尖流淌[J]文学教育(中),2020.8.20
2.安彩娣.让美育引领我们的写字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