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陈海玲
[导读] 思维导图工具是一种非常受中小学老师喜爱的简便的自主学习工具

        陈海玲
        福建省霞浦县第九中学 福建 宁德 355107
        摘要:思维导图工具是一种非常受中小学老师喜爱的简便的自主学习工具,广泛地被运用于中小学的学科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充分贴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水平以及能力,并且同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思维导图的一些相关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学习路径
        引言:这种思维导图教学可以简单的认为是一种串联广大学生自身的知识思维与学习所学学科知识的一座教学桥梁,将这种思维导图等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帮助广大学生将抽象的教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如何有效使用思维导图方式学习生物,如何有效使用思维导图方式去深入思考生物问题、探究如何进行生物实验,是每一个生物教师都应该积极研究探讨的教学内容。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根据多年教学积累的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实践经验可知,初中生早期学习生物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学生常以机械性的学习方式进行某些生物知识的学习,仅有极少数初中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对生物知识规律进行理解性质的记忆。机械性的记忆常常会使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过程陷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难状态。要有效解决目前传统学科教学方式带来的这些问题,生物学科教师首先应该将思维导图理念引入初中生的生物学科教学中。借助科学思维导图,帮助每个学生正确了解现代生物定律,建立科学知识管理体系,掌握生物解题"题眼",使每个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应用
        ⒈课前预习,初步形成体系
        思维导图的诸多特点和巨大优势使得这个教学方法几乎已经可以完全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当中,在这里详细的来探讨一下在课前预习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习应用这种思维导图的几种方法。课前预习通过整合思维导图的实现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加深学生对于新基础知识的初步理解,初步形成一个知识点的架构,方便其在课堂高效有序展开学习。举个简单例子,在开始讲解各种实验中的工具之前,就我们可以将学习思维导图的各种方法运用融入到本次预习中,先简单的介绍实验工具知识对于学习生物的必要性,然后将本次预习中的任务详细布置给各位同学们,要求各位同学们首先能够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详细描述各种实验以及进行实验测量的具体操作流程步骤和测量注意事项等,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每个知识点分别的排列出来,然后详细写上自己的具体想法等等。为了有效提高每个学生的整体学习思维兴趣,将整体思维逻辑表达出来,告诉每个学生怎么样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走,从简单的具体事物推理开始顺着具有逻辑性和具有发散性的整体思维导图去进行思考、预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教师引导每个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而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课堂教学预习质量,顺利完成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预习任务。


        ⒉课中讲解,高效优化课堂
        在传统的课堂讲解过程中,学生常常因为教师讲解过于枯燥而难以提起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烦躁教师机械式的知识输出,尤其是生物学科,很多学生可能对于一些问题还觉得晦涩难懂,老师又接着讲别的内容了,思维跨度极大,因此导致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课堂的效率也就十分低下。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学会在课堂讲解不同教学内容的时候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通过运用导图引导的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顺着教师思维导图的教学逻辑和思路方向来进行思考,更加容易快速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可以更加容易准确理解教师所讲的基础知识,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师讲解关于植物根系这一重要知识点的时候,便可以考虑运用类似思维导图的讲解方法,考虑到整个植物根系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我们可以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将整个植物根系分为结构和功能两个部分,进而再分别深入这两个部分,将一些关键词和关键的表达语句一一列举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对于繁琐的相关知识概述能够就具有较为清晰的知识,同时这种讲解方式也大大地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避免了很多教师"白费力伤脑筋"的尴尬局面,而且其中还可以再通过适当的教学讲解,结合教师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广大同学们的一些认知,让广大学生们对关于植物根系这一重要知识点的具体概述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讲解中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广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⒊课后复习,打造坚实基础
        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的最终目的是让同学们掌握这种思考和学习的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对于知识的接受和学习之外,思维导图应主要针对的是课后复习这一个自主学习的环节。通过应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较为系统地整理和回顾,学生在有体系、有逻辑的思考下复习知识、解决问题,构建并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而且这一过程锻炼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锻炼的还有学生的基础能力,锻炼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基础,锻炼学生进行思维高速运转的基础,锻炼学生良好思考能力,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中作用较为明显的包含学生的解题能力,大量的题目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是难以完成的,所以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某一类题目的解决方法,从而在保证解题质量的情况下高效地解出问题。思维导图可以在学生做题和复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归纳这一类题目的解决方法,保证学生可以在下一次遇到这种题目时,能够正确并高效地解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模式导图虽然常常以思维流程图或者是树状结构图的各种形式加以呈现,但其实际意义却不仅仅只是一幅简单的思维模式图。思维导图应该是新式多样而非僵化老旧的。对在校学生而言,思维导图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无疑是提纲挈领的,提升了在校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袁仕梅.论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复习教学中的应用[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6):80-81.
        [2]孙健敏.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会考复习中的应用——以“动物多样性”为例[J].新智慧,2021(13):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