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理论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 邱雯婷
[导读] 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养高层次人才
        邱雯婷
        四川轻化工大学
        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将心理弹性理论运用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助于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心理弹性理论的定义
        心理弹性又称心理韧性、复原力、抗挫力。经研究可得,研究生心理弹性包括两个核心要素:一是研究生经受的重大压力环境或逆境;二是尽管环境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但研究生仍然能从困境中实现心理韧性的复原,且发展良好。 综上所述,研究生心理弹性是指研究生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不断激发自身内在潜能和优秀心理品质,调动一切保护性资源,通过自身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最终能实现心理状态良好适应,持续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动态过程。
二、运用心理弹性理论的必要性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积极的思维看待压力、挫折或逆境对个体成长发展的影响。心理弹性作为积极的心理资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理念、新视角,改变了以往我们只关注压力、逆境、痛苦、疾病的观念,告诉我们人的承受力有一定的弹性。
二、研究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一)影响因素是研究生心理弹性的基础
        影响研究生心理弹性的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危险性因素;二是保护性因素。“危险性因素是指阻碍研究生发展,使其容易受到伤害而得到不良发展结果的生物的、心理的、认知的或者环境方面的因素。”能够促使研究生更好适应挫折和困境的相关因素都可以称之为保护性因素。
(二)作用机制是研究生心理弹性的关键
        所谓研究生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是指当研究生个体面临逆境和挫折时,保护性因素发挥作用的途径。首先, 我们需要注意心理弹性的动态变化发展过程,调动自身的力量和积极的环境资源,打破消极的负性连锁反应,提升心理弹性的水平,使研究生更有能力面对挫折和逆境。其次,发挥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使用恰当的防御机制和应对措施,把握研究生心理健康新问题、新动向,让研究生增强其内在力量,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可以从容应对困境与挫折。
三、心理弹性理论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的有效措施
(一)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1、学会合理归因,积极悦纳自我。学会合理归因,有助于帮助研究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成就自己。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理论告诉我们,对事情进行不同的归因,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坚强品质。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首先,研究生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人生格局、思想境界和生活态度,研究生要学习其中的自信、乐观、坚强的品质,学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3、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人要幸福快乐,强身健体十分重要。

研究生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免疫力,也能够预防心理疾病,增强自身心理弹性。
(二)健全高校支持系统
        高校应妥善运用课堂环境,课程可分为两种:一是知识普及性课程。为研究生普及心理弹性相关知识。研究生基本已经具有了完善的人格和思考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较强,能将所学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对自身的心理弹性进行调节和培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和挫折,及时完成对自身心理健康的有效维护。二是实践性课程。要积极引导研究生主动参与,先减少学生对于心理干预的抵触情绪,后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结晶,高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对研究生的思想、行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能够提升研究生心理弹性,对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导师、同学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导师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是研究生人生方向的“领航人”。导师既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心理健康状况,更要在日程生活中多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的困难和困惑,帮助研究生排忧解难,培养研究生形成自信、乐观、抗挫等良性心理特征。
        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独立化,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室,让专业、权威的老师们负责增强学生心理弹性方面的工作,指导和保障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计划和工作制度,形成统一的标准和体系。第一时间把握好研究生新生入学心理健康质量,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合心理咨询、问卷调查等方式,排查各项工作。
(三)营造家庭良好氛围
        家庭教育伴随着研究生的成长,同时对研究生成长影响持久。家长要提高对子女心理状态的注,拉近与子女的距离,学会爱的表达。一方面,父母要充分认识到自信、乐观、希望、韧性等对子女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父母要和学校、导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研究生心理情况,配合学校的工作, 共同促进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家长要提升孩子的心理弹性,需要以身作则,以自身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的鼓励与支持能够增加研究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改变孩子们不成熟的认知和错误的行为,能帮助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不走偏路,自信独立,阳光向上。
(四)构建社会支撑力量
首先,把握主流媒体导向,传递正能量,减少消极情绪的蔓延,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潜移默化地提升研究生心理弹性。其次,积极构建研究生网络学习分享平台。最后,要注重网络平台与现实教育的结合。研究生在刚步入社会时会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焦虑、担忧、失望、悲观等负面情绪也会随之而来。构建社会防御机制,能够使研究生减少受挫因素;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得到帮助,增强克
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
心理弹性作为研究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挖掘研究生的潜能,提高研究生的竞争力。通过促进研究生的就业能够增强研究生希望感、乐观感、自信心,提升研究生心理弹性水平,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提高研究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方鸿志,谭启霖.研究生心理韧性培养路径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2): 75-77.
⑵周秀艳.研究生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及教育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8(8): 68-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