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建欢
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万州 404020
【摘要】高校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有重要意义。当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新人才,思政学科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与培育途径,在当下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因此,本文对此展开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为高校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培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困境
一、高校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培育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不够实用
高校是培养学生三观的重要时期,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环境纷繁复杂,高校生面对这繁杂的社会矛盾,同时还要受到多元化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不同社会阶层价值观念的冲击,这些都对高校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养成增加了培育难度。在这样一个核心素养培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引导学生理性的判断,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这对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评价都不是很高,很多学生认为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太过枯燥”、“内容太多空泛”、“课程太过概念化,实用性不强”等等,许多具体的概念和知识点并没有具体的可实施路径,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实用性有待加强。
(二)教学结构不够合理
当前,新课改指出,要在保证学生基本认知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除了要满足具体的知识概念的理论化教学,加强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还要强调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总目标,但学科思政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当前并没有很好的践行其社会功能,教学内容还是侧重于知识结构,缺乏更加量化具体的教学实践,这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活动中强化积极的价值引领,要将课程的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和价值观,但受传统教学观念和考核方式的影响,课堂教学仍然是主阵地,并且为由于活动型课程在实施上的一些多变性,活动型的课程开展的还是比较少,有些实施的也并没有达想要的教学效果,整个活动型课程的开展还缺乏一定的课程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高。高校的思政课是与社会的热点事件、问题等紧密相关的一门课程,课堂教学也要及时的与社会实践活动相关联,教学内容的单一会让学生失去许多自主选择权,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也制约他们及时的获取社会动态的信息和思想文化潮流,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发展。
(四)教学评价有待更新
新课改强调思政课堂育人与和核心素养培育的问题,重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但思政课堂的教学评价并没有随此及时的更新,还是以传统的分数选拔为主,重视结果而非过程,这种课堂教学评价也限制了思政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导致重视理论知识讲解和分数,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育。虽然就以上这些问题,已经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做了一定的改进,适应当下的教学需求,但是随着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还有许多地方亟待更新。
二、高校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培育的突围
(一)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加强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当下的课堂教学必须从整体出发,综合系统化,有社会和时代特征,课堂的内容结构要突出重点和主题,除了思政的学科知识和技术能力之外,还要整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具备价值观念、思想品德以及关键能力,这也是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教师必须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一些例如情景式教学、活动型课堂的新型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和探究,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以活动型课程为例,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的结合,特定的情景,特定的案例剖析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出发点,也让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和案例综合性的讲解理论知识并联系社会实际,学生也可以从多个维度获取知识,开拓自己的思维,在具体的情境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其内涵。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多多鼓励学生去开展一些社会调研、或者参加一些志愿者服务,参观一些红色纪念地等等的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开拓视野的同时,也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丰富完善自我。
(三)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新课改下,更加关注的是高校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动态发展情况,因此,其教学评价体系也必须要更加科学完善,适应当下的教学培育目标。立德树人,对教学成果的评定不能仅仅看结果、看分数,而是要更加注重过程,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综合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的标准也要是动态的、分阶段的、差别化的,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出发,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落脚,涵盖课程成绩、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评价要素,建立更加科学思政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质量。
三、结语
综上,新时代,新课标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不断的完善思政课堂教学的制度体系,还需要思想政治教师不断的创新完善课堂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且承担起时代发展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林志峰.浅析新课标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J].高考,2021(19):49-50.
[2]陈秀芳.核心素养下高校思政教学策略探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1(03):115.
[3]杨芳.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探究[J].高考,2021(17):121-122.
[4]张立芳.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5):17-18.
[5]薛倩.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0.
作者简介:
欧建欢,出生于1990年5月,男,重庆梁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