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公证实务中的创新初探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李凤仙
[导读] 新形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公证机构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李凤仙
        天津市北方公证处
        摘要:新形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公证机构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该积极的探索、实践,不断创新我们的公证法律服务形式,为完善和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贡献力量。
        关键词:创新  法律服务  延伸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公证工作也日益突显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需求和实务工作中业务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同时公证传统业务的萎缩和来自其他行业的跨界竞争,对公证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提出了挑战。现行形势下,作为一名公证工作从业者,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公证法律服务形式,开创公证工作新局面。
        新的形势带来新的挑战,公证工作能否把握住新机遇,取决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首先我们要转变思维方式,以“为人民服务,人民满意”为宗旨。总结现行工作中的问题,积极整改、落实。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为公证工作注入新活力。
        一、把继承公证改造为“绿色继承”
        我们传统的继承公证业务在办理时需要当事人开具被继承人单位及配偶单位的亲属关系证明,涉及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中死亡的要有医院或者派出所出具的死亡证明,所有证据搜集齐全并不容易,到单位等部门开证明不一定一次就可以办好,甚至有时还要看“看人脸色”。后续程序需要公证员再到相关的单位进行核实。这样的工作流程给当事人带来非常不好的公证服务体验,又怎么能博得良好的声誉呢?    
        在实践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积极实践昆明明信公证处的绿色继承,集受理业务,全程代理取证、快速出证为一体的服务模式。我们现在实务中继承公证的办证流程繁琐,周期长,无形中增加了当事人的成本和负担,很多当事人不理解不配合。其实是现行的这种办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对便捷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的需要了。绿色继承的精髓在于有效节省当事人的取证时间,免去其取证过程的艰难,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模式,充分解放思想,从“便民利民惠民”上下功夫,同时在民生服务领域,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的公证事项,让人们切实感受到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改变原有的“坐堂办证”转变为“上门办证”,积极探索一站式服务,乃至“足不出户,公证到家”,切实让人民群众获得高品质的公证法律服务体验,提升公众满意度。
        二、积极实践“温情遗嘱”
        传统的遗嘱公证一般只涉及去世后的财产分配,随着人民文化层次的提高,他们有更多的情感的处分需要倾诉,但是又不适合当面和家人表达,“温情遗嘱”可以很好的解决当事人的需求,给他们的情感一个出口,也提高了公证遗嘱的“含金量”。
        三、在金融领域做延伸服务
        在金融服务领域,现行的业务一般只办理签订好的《借款合同》,《抵押合同》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并没有相应的延伸服务。我们在实践中是不是可以借鉴全国做的比较好的公证处的做法。厦门市鹭江公证处在贷前为客户提供调查核实服务、协助准备合同文本;在贷中就合同签订进行核保、办理公证,并提供代办抵押登记等增值服务;贷后对债务核实确认、催收、调解、执行整个过程予以介入,为当事人提供一揽子的法律服务解决方案。以及包头市方正公证处在金融债权赋强公证的延伸服务,主要包括贷前服务和贷后服务。

贷前服务主要包括公证机构工作人员进驻银行网点为其办理贷款所需的公证业务并在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抵押登记的服务。从贷前的面签到最后的放款,公证人员全程参与其中,进一步确保了办证质量,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不仅提高了银行金融业务的办事效率,而且使银行和客户更加依赖公证服务,为公证业务的办理开拓了广阔的市场。贷后服务主要包括银行贷款逾期后公证机构对债务的核实、出具执行证书后的法院立案以及提供律师代理服务和案件跟踪等一系列流程化管理服务。公证处在优化现有公证业务的同时,增加有效的延伸服务,为公证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也增加了公证服务的价值。
        四、拓展司法辅助业务
        在司法辅助公证服务领域,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以及《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当前,司法压力剧增,公证机构及人员具有相应的执业素养,可以分担一部分司法辅助业务。云南省国信公证处参与法院查封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法院的工作效率。厦门市鹭江公证处创设全国首个“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中心”,全面承接调解、送达、调查、保全、执行等司法辅助事务,助力法院司法改革。有句拉丁法谚说,‘开一家公证人事务所,关闭一家法院’,公证人可以在其能力所及的法律服务领域,运用所能做到的各种方式,去实现‘无讼’的使命。”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各地法院案多人少的困难普遍存在,“关闭法院”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既然公证人以“无讼”为看家本领,就应去到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线,去到法官们分身乏术的人民法院,让当事人在司法审判之外有更多的选择。
        五、创新服务形式
        现在全国都在推行“简证便民”,各个政府部门都主动改变了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作风。我们传统的公证工作和流程饱受诟病。在新形势下,公证行业应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信息化工具,为当事人提供便利。
        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原有的公证业务和方法。我们在原有基础上适当的进行微调,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成本,为当事人提供便利条件,这就是创新。创新是我们公证行业继续发展的动力,唯有创新才能让我们整体转型升级,开拓新局面。
        六、不忘初心,实现公证行业价值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公证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我想应该是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我们的服务,为人民提供有温度的公证服务。公证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我们每一位公证从业者参与,在具体的工作中落实。我们面对新形式应该积极的探索、实践,不断创新我们的公证法律服务形式,走出一条可持续、顺应社会发展的新路。
        参考文献:
        [1]张颖.公证保障居住权之实务浅析[J].法制与社会,2021(11):13-14.
        [2]胡晓晖.租赁合同协议提存综合公证实务研究[J].中国公证,2021(04):44-46.
        [3]顾小卫.房产继承公证实务中几个法律问题[J].法制博览,2021(05):84-85.
        [4]曾育生.意定监护及公证实务分析[J].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2020,1(02):18-22.
        [5]王丽娜.遗嘱继承公证的相关问题探究[J].智库时代,2019(03):282+284.
        [6]薛冰.公司法视野下公证制度的建构[J].法学杂志,2018,39(12):131-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