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群
四川省乐至中学 四川 资阳 641500
摘要: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与时代升华,运用抗疫精神的鲜活内容来开展中学思政课教学,利用其思想蕴涵来武装中学生头脑,是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在中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将抗疫精神融入生命观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科学精神教育,从而推动抗疫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关键词:抗疫精神;中学思政课;内容
作者简介:王艳群,四川省乐至中学一级教师,四川省名师工作室成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如何有效提升抗疫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的实效性,厘清抗疫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的内容要义,已成为一项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抗疫精神融入生命观念教育
疫情防控的战场,是中学思政课在新形势下的鲜活课堂。通过深入挖掘抗疫精神的思想内涵,找准抗疫精神与中学思政课的契合点,将抗疫精神融入生命观念教育,有助于推动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体系优化。当前,一些中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生命认知浅显”、“生命意识淡薄”、“生命价值缺失”等问题,这就要求中学思政课加强生命观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在抗疫过程中,我国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尊重生命”的理念得到了深入贯彻与深刻彰显。“生命至上”也成为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内容。因此,要运用抗疫的鲜活案例,深入挖掘抗疫精神中的“生命观念”元素,来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从而将抗疫精神有效融入生命观念教育。
二、抗疫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的抗疫行动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资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制度的优势,在全国范围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疫机制,构建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抗疫格局。除了国家层面的资源和力量,社会和个人都积极投身到抗疫斗争中来,全国上下一盘棋,汇聚起百川成海的磅礴伟力。在抗疫过程中,中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被充分显现出来,全党全国全社会为达成抗疫斗争的胜利,保持方向一致、目标一致、步伐一致,各方面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使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因此,要运用我国抗疫取得的成绩,以及我国抗疫与他国抗疫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国认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鼓舞学生的爱国行为,从而将抗疫精神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三、抗疫精神融入集体主义教育
抗疫斗争作为一项宏大性的系统工程,只有全党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集中各方力量协同作用,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方能打赢打好这场硬仗。疫情发生以来,一大批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战斗在抗疫最前线,始终将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为疫情的有效防控贡献了巨大力量。可以说,中国抗疫斗争取得的成果,是宣扬集体主义的结果。中学思政课要借助抗疫精神中的集体主义蕴涵,向学生展示我们举国同心、众志成城的抗疫决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只有集体利益得以实现,个人利益才会有坚实保障。抗疫精神为中学思政课增添了许多教学资源,特别是对集体主义的写照,更为中学思政课提供了直接的内容来源。中学思政课要挖掘好抗疫精神中的集体主义元素,宣扬好抗疫精神中的集体主义成分,从而将抗疫精神有效融入集体主义教育。
四、抗疫精神融入科学精神教育
打赢抗疫斗争,关键在于讲究方式方法、进行科学抗疫。中国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抗疫,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状况,运用科学有效途径对人群实施精确识别、精确管理、精确救治,坚持因人因地施策,收到了极好的抗疫效果。正是因为采用了科学的方式方法,使得全国人民在抗疫斗争的艰巨任务面前,迅速拧成一股绳,紧盯一个目标,向全世界展现了抗疫的“中国力量”。可以说,中国抗疫斗争取得的成果,是高扬科学精神的结果。随着抗疫精神的提出与完善,要求中学思政课教学在巩固原有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增添新内容。科学精神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攻坚精神,更能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理性和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中学思政课要深入挖掘抗疫精神中的科学精神元素,引导学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感知科学的巨大能量,从而将抗疫精神有效融入科学精神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9-9.
本文系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抗疫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的价值及路径研究”(编号:SZQ2021166)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