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一体化视野下的教师柔性流动机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唐清
[导读] 教师流动是均衡教师资源的有力方式

        唐清
        重庆市荣昌区清升镇中心小学  402460  
         
        教师流动是均衡教师资源的有力方式,能有效解决城乡之间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在当前城镇与乡村的二元结构教育体系下,教师流动面临城市中心的困境。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教师全员定期流动方式将打破这一困境,从根本上实现师资均衡配置。迫切需要探索适合当前教育发展现状的教师流动模式。
        为充分体现教育现代化的公平、效能、赋权、生态和优质等核心理念,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行动共同体, 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融合、共生共长”发展模式,促进荣昌乡村教育振兴,围绕“教学共研、制度共建、资源共享、团队共进、文化共生”的“五共”总体发展。要实现师资配置均衡化,迫切需要探索适合当前教育发展现状的教师流动模式。针对现状,清升镇中心小学实现了“教师柔性流动机制”。
        一、困——教师流动显困境
        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核心,是通过流动实现城乡教师之间教师资源的按需配置,但实际上,城乡教师流动往往难以摆脱城市中心的困境。
        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教师流动是常态,很多乡村学校不得不面临着不断有教师离开的现实。因此,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教师流动无论是市场流动还是行政流动,都无法破解因城乡发展差距过大而造成的城市中心的困境。
                二、解——资源共享助流动
        (一)教师交流,均衡发展
        既然造成教师流动城市中心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差距,那么,必须通过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来破解城乡教师流动的困境。清升镇回龙完全小学属于农村超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少,教师人数少,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存在严重学科结构性缺编现象,没有专业的英语教师和美术教师,无法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影响教学质量。清升镇回龙完全小学向双河学区汇报了相关情况,学区借助相关政策,决定由清升镇中心小学开展“教师柔性流动机制”,采取学区内支教和学校间走教的形式支持回龙完全小学的英语、美术、音乐教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本学年度到回龙完小柔性流动教师人数三名,英语左传学、美术左传斌、音乐李小兰教师,充分发挥了清升中心小学优质师资的辐射示范作用,有效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间优质师资均衡流转,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内教师素质整体提升,帮助薄弱学校吸纳和学习优秀学校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有序开展了正常的教育教学。
        城乡一体化的教育结构,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师全员流动模式,实行教师定期流动政策,通过城乡教育的双向沟通、良性互动,从而形成城乡共生、城乡互动、城乡交融的教师流动模式,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目标。
        基于以上,本校副校长袁中林到荣昌区教育委员会人事科柔性流动,科学专职教师左传燕到四川省隆昌市圣灯镇中心小学交流学习,隆昌市圣灯镇中心小学教师阮晓柔性流动于本校,解决了本校缺少专业体育教师的燃眉之急。


        (二)融合习惯,促进发展
        近年来,学校班子在书记、校长唐清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凝练出“踏实每一步,超越每一天”的校训;坚持以“习惯特色”统领全局;注重习惯立德,大力推行“好习惯”养成教育,从孩子们日常“学习习惯、品德习惯、沟通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艺术习惯、安全习惯、劳动习惯、心理健康习惯”等方面入手,全方位立体式促进学生的好习惯养成,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们到各个学校去交流,不仅要把分内工作做好,还要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带着唐校长的殷殷嘱托,柔性交流的教师肩上又多了份担子!清升中心校自建校80年来,一直深耕于教育文化内涵的发掘与延展创新。学风浓郁,文化丰润,默默地濡养着一代又一代日新日进的清小少年!
        (三)得——柔性流动得童心
        教师的柔性流动,老师们也收获颇多!
        (一)李小兰教师支教心得:
        我支教的地点是清升镇单板村小,初来乍到,我们对这里一无所知,这所小学领导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按照支教任务的分配,我的教学任务是三四年级的音乐教学。
        尽管吃的住的不尽人意,但孩子们是憨厚淳朴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甜甜的问候,学生的热情像一缕缕清新的空气抹去我心中的阴霾,在这里,我简单而快乐地生活着。课堂上,孩子们用好奇和纯真的眼神看着我,我真想把一切东西教给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翱翔,能够成为他们的老师我无时无刻不幸福着,无时无刻不努力着。
        看到一间间简陋的校舍,一张张纯朴的孩子们的笑脸!我每次都精心为孩子们准备每一堂课。在音乐课上,除了教孩子们唱歌,还带着他们歌表演,孩子们的笑声从音乐课飘到整个校园!虽然每周音乐课不多,但教师的柔性流动,让孩子们在音乐课上充分享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左传斌老师支教心得:
        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不是照样选科,更应该主动学习,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践。而农村教师更加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教材“特殊”处理,挖掘学生的潜质,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2020年9月,我来到了清升镇回龙完小这所学校支教。在那里,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学生大部分属于留守儿童。更重要的是,学生本身具有的美术素质远远低于我的想象,并且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无法像城里的学生那样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因为很多村小都不具备专业的美术教师,课程的开设如同虚设。现状如此,原来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新的学生,我们不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少技能和技法,但必须让学生对于美术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使他们在原来的潜质上有所发展。
        兴趣从哪里来?怎样去培养?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创立了“生活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体系。其“生活即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即生活和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被包含在生活当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而且“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毕业”。
        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闪光点,给学生树立信心的同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画作品,比较自己的画面上缺少些什么,而缺少的弥补会让作品更加生动,教师可以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创作。
        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每一次我都会精心挑选进行保留,我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力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美妙!
        四、结束语
        最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师发展保障政策,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很长时间以来,城乡教育发展的巨大差距,使得农村教师不能获得与城市教师相同的发展机会,而且作为发展主体的教师往往处于被发展的地位,其发展需求难以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地表达和体现,因此,通过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师资水平的差距,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城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