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蓉
温州市龙湾区永强中学 325024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些赛前心理能力建立及技能训练方面的实用方法,包括在田径训练方面采取要做好心里疏导、提高耐力,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式的分段距离跑训练方式,以更好的提升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水平,促进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方法
1.研究目的
运动过程可给处在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提供出很多实实在在的益处。孩子们早参加训练会早受益。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此番锻炼活动固然包括着四项要素:超越性、兴奋性、情趣性及功效性。训练活动必然会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的实用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提升田径运动训练质量。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某所市属高中田径队的学生队员。
2.2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法。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中的大量田径体育文献,对相关资料展开检索、探析及运用。
调查咨询法。对某市属一所高中二年级的青少年运动员以及教练老师进行实地性调研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青少年运动员竞赛前心理能力建立
3.1.1运动员赛事之前的心态状况
部分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心态会表现出最好的竞技准备态势,心情爽快、摩拳擦掌、斗志昂扬,而且压力不大,感官知觉协调统一、恒定性、意旨性、选别性均精准,完备,明晰,动作快捷,在眼前任务下思想集中,抱有坚实的个人自信,保障其能够熟练应对各类临时性考验,身体适应能力极强,动作活泼快捷。
3.1.2运动员赛前心态状况的调节
不管出现何种可对本人参加比赛产生心理干扰的因素,遇到何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自己均须保证本人的大脑充分集中,思路不受他物影响。不受别人表现水平的影响,不受比赛中观众及啦啦队呼喊声的影响,不受比赛裁判者及裁判评定效果的影响,对自身增强信心,展现出自身的最佳成绩。
3.1.3赛事前的心理调整手段
3.1.3.1针对体力及脑力的机能强化。
调整注意力焦点。竞技赛事前后的心理及体力调整策略是完全不相同的,采取运动思维学心态调整等一类手段来强化脑力,借助于运动整合学、运动促进学等多类型体育理论素材对训练者体力强化予以保障。比赛队伍的领队及教练者应当着意地和青年学生运动员展开降低比赛紧张气氛的思想交流,或促使他们去接受短暂的休整安排,安排学生训练队员开展一些简便快捷的游戏过程,使得青少年学生型训练队员比较紧张的心态得到松弛。
肌肉组织松驰训练。此番训练的最有效手段即是让学生训练队员迅即转到“小睡”形态。眼下手段是让他们平稳的坐下或者平躺下,降慢呼吸频率且调整心态,依着从上到下的次序做出故意的肌体放松,呼吸频率逐步降低,慢慢转入“小睡”形态。如此做不仅能够减少人体自身的能量消耗,尚能够借助于身体各处肌肉的松弛及心态的转换,减少心理势能消耗,尚可排除掉各种思想干扰。
3.1.3.2缓释紧张心态的心理调整
自我启迪调节手段。自我启迪调节手段即是指自我利用鼓励提劲的语言表达、自然放松的思绪或心情对心理过程发挥效能的一款手法。自我启迪重点是借助于第2信号体系的影响来增高大脑的愉悦状态。
“默念”手法是属于一款极具效力的自我启迪方法,其可以让运动员实现甚为平稳的心态水平,如此可以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完整甚至超水平展现出本人应有的技能水平,很多青少年学生的训练队员选取自我启迪的有效方式,促使自个的参赛或表现获得圆满的效果。
表情转换手法。亦是指着意地调正自身的身体状态及面部形态。由于自身情绪的转换及表情呈现是属于密切关联着的两元素,先人曰:“情始于衷,而表于其外”,内心情绪的转换会引发一连串的生理特征的转变,并且引发面部形态、身体状态等外部展现的转换。基于心理状态可以严重影响到人们的面部表现,那样的话反之而言,面部形态照样可以展现出人们的心理状态,借助于调整面部表现的手法改变自身的心理状态。
激励调整手法。激励调整手法也就是说赛队的领队或者教练员老师利用认可和鉴赏的言辞来对训练员的心理状态带来直接影响的一款手法。该款手法如果可以实现巧妙的运用,能够让训练队员或学生赛者消除紧张的心态及压抑的心绪。团队领队或教练老师须及时地关注起训练队员的内心思绪,且及时选取办法以促使训练队员消除紧张的心态,训练队员即能够更圆满的实现比赛效果。
3.2训练策略分析
3.2.1神经组织及肌肉的配合效能
在具体的训练活动中。应当让所关联到的肌肉组成结构获取到有效的恢复(即缓释),从人的大脑以及脊髓传输至肌肉的讯息必然可激发起最大范围的运动肌组织.而展开调整身体肌能的情趣性活动即是依照此种原则来实施的。依照神经传递讯息的实际效能,此类情趣性活动即要求训练者在做动作过程中应维持身体平衡。倘若有一训练者绝大多数时间利用具备优势的那只脚去做训练,那么他的其神经及肌肉组织将发生失衡,最后导致力量上的严重失衡。
3.2.2与田径训练活动关系密切的外界因素
(1)缺乏扎实的技术基础;(2)过早强化训练可导致对运动的厌倦。从而引起技术状态停滞不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训练手段多样化,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而不要太早地背负上运动的压力。教师必须有一种团体的使命感。但他们目前要把青少年训练成为某一项目有所成就的运动员,还存在一定困难。有些青少年。他们中的有些成为学校的冠军,踌躇满志。然而问题或许就从这里开始。过早的专门化训练常常会因超负荷而带来伤痛,另外还伴随着其他一些生理和情绪上的问题。如果14-15岁的学生都达到了专业化的运动员水平,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达到参赛年龄时,便没有多少提高的余地了。
3.2.3教练应该怎样工作
对于一位首次与十五、六岁年龄段学生族接触的教练员而言,发展并培养他们的技能、技巧、协调感和节奏感都应列在教学工作日程表上。在给这些青年学生上运动课时,作为重点来抓,这方面的教练技术极为缺乏。因而得到重视。大多数学生进步都很快。
3.2.4集中训练与家庭生活
如果学生运动员过着积极、活跃的生活,他们就会相应地积极地进行锻炼。有一点应注意:训练太频繁是不适宜的。对12--14岁的少年而言,一周2次训练便足够了;对15—17岁的,一周3—4次便足够了。有些运动员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他们施加太多压力,反而造成不良的效果。比如引起身心失调导致失眠和神经衰弱。教练员应使运动员的父母积极参与,但参与的态度应该是:不对运动员提过高要求而是尽力支持,关心他们。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和教练员、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有关,只有采用适合的方法,创造有利因素,挖掘潜能,才能成才。
4.2建议
田径工作者应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不要对青年学生型运动员采用乳酸训练法。而是要为运动员多创造适宜的环境,帮助他们成长。青年学生田径运动训练作为田径运动员最为关键的基础训练阶段,对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升和未来的专业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了与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文章从训练方法、力量素质训练以及技能教学训练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性,以及开展科学的运动训练工作的应注意的。
5.参考文献
[1]浅谈田径训练的改革与创新[J].张洪成.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5(02).
[2]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管理的思考[J].胡曼玲,刘畅.山西体育科技.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