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仲棒
龙港市新城学校 3258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在改革和发展,新课改明确指出,要求教师注重德育教学,“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就是在此大环境下诞生的。"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对其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究如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思想。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小学;德育教学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品质与素养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对其开展德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既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又是其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作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注重德育教学的开展,并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其健康成长。
一、创建校园德育氛围
学校是学生除了家庭以外的第二个成长与发展的主阵地,他们的时间除了在家就是在学校度过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若想切实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校园德育氛围的创建是必不可少的,良好氛围所产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能在无形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素养。校园内的宣传栏、名人墙、升旗仪式等都是教师实践“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尚未形成独立的思维与行为,乐于模范他人,教师是其主要模仿的对象之一,因为他们认为教师是最具权威性的,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具有一定的模仿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等都时刻影响着学生,对其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要时刻规范自身的语言和行为,从而更好的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无形中助力其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然后趁势宣传德育内容,使其在此氛围之下能够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同时运用校园文化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此外,教师还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寻找德育教学的切入点,帮助其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助力其养成良好习惯,使其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德育教学的有效性[1]。
二、合理的结合生活实际
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的是实践锻炼法和说服教育法。
实践锻炼法,顾名思义就是开展实践活动,此活动是知识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此过程是学生再发展的过程。开展实践活动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在实践中收获新知。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对德育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深刻的体会,这对发展其道德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明确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将其真正的落实到实际中,切实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思想。针对传统教育理念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教师对其要有充分的认知,明确其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摒弃不足和弊端,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而说服教育法,指的是教师通过案件实例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但运用此方法的前提是必须要充分、合理的结合生活实际,以真实发生过、真实存在的蕴含德育内容的实例展开教育。以事实为论据支撑能够使内容更具说服力,以此拉进了德育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便利了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与行为的养成[2]。
三、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
教师若想切实有效的提升德育教学的质量、保证其实效性,必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包括日常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其进行实时、适时的指导教育,才能实现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其年龄特点的影响,对鼓励、赞美的话具有一定的渴望性。基于此特点,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适时给予其鼓励和表扬,满足其内心发展的需求,增强其自豪感,从而使其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学习习惯的观察,教师还需要注重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做到点滴观察、细心培养。小学生的内心发展尚未完善,对待一件事情很难做到理智,这是不利于其自身发展的,基于此,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助力其建立健全的人格,以此实现德育教学的有效性[3]。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是这一时期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开展的必要性,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贯穿小学德育教学的始终。在实际教学过程过程中,要为学生创建校园德育氛围、开展实践锻炼和说服教育、还要密切关注其行为习惯,切实有效的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使其能够建立正确的观念、塑造高尚的人格,为其全面、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旭平.立德树人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42.
[2]邝国荣.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德育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08.
[3]刘桢.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