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仕艳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电影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图像、色彩、文字等多种形式的符号资源进行意义建构,能够直观突出地展示电影的内容和主题,激发观众观看电影的兴趣,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本文以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选取1951年电影《欲望号街车》的海报为研究对象,对其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并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多模态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实现电影的意义建构,达到电影的宣传目的。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视觉语法;《欲望号街车》
1.引言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变得多元化。从单一的语言文字到结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以更好地表达意义。包括语言在内的图片、色彩等符号构成了多模态的符号传递方式。而单一的传统语言已不能足够吸引人们的兴趣,多模态话语则迅速发展,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的目的,逐渐成为日常交流沟通的新形式。电影是典型的运用多模态符号来进行演绎的。它包含声音、文字、图像、色彩等多种符号。电影海报作为整部电影的缩影,凝聚了电影的中心思想和内容(赵翠萍,2016)。其运用图片及文字通过巧妙的色彩和布局将整部电影直观地展现出来,吸引读者兴趣,以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欲望号街车》是由田纳西·威廉斯所写,在1951年被改编成电影呈献给大众(苏洁,2013)。本文以1951年上映的《欲望号街车》的海报形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电影海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进行系统分析,深入探究如何运用多种模态在正确阐释电影意义的同时吸引读者兴趣,更好地宣传电影。
2.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多模态是多种模态整合在一起的形式。多模态话语分析是探究各个要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的方法(韩雪,2019)。克瑞斯和凡勒文(2006)提出了“视觉语法”理论以专门用于分析图像的研究框架。其中包括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方面。
3.《欲望号街车》电影海报的多模态分析
《欲望号街车》讲述的是一个美国南方美女布兰奇在经历家庭破败、亲人死亡、婚姻不幸的创伤到新奥尔良投靠妹妹后,南北方的显著差异的冲突下,她不愿意放弃所保留的南方淑女品格而最终导致毁灭的悲惨命运。该电影的海报设计独特,图文相得益彰,色彩运用巧妙,布局构图完美,生动展现了电影的主要内容,吸引了读者的兴趣(如图1)。
图1 《欲望号街车》海报
3.1再现意义
再现意义包括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区分这两种再现意义的标准为是否有矢量(李娜娜等,2015)。就叙事再现层面而言,海报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目光构成了矢量。通过眼神这一矢量达成了主人公与观众之间的意义交流,男主人公的凶狠目光以及女主人公柔弱的眼神传递给观众,让观众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冲突与张力。从概念再现层面来看,这幅海报的背景是红白两色,其中白色象征布兰奇纯洁的一面,红色象征布兰奇堕落的一面。
3.2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表现的是图像表征的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由社会距离、角度、接触和情态四要素组成(林雯,2015)。
3.2.1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正如日常社交距离一样,通过近景、中景、远景的不同来体现图像世界与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图中是通过中景镜头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的上半身,且男主与右边界的无间隙表明了观看者与图像世界的较近关系,可以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其中。
3.2.2角度
图像拍摄的视角可以反映拍摄者及观看者对图像中人物的态度,可分为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根据图1,首先从水平视角来看,男女主人公展现给观众的都是侧面,表明观看者参与不进去图像世界。而后从垂直视角来看,男女主人公位于海报的右上角,对于观看者来说,需要仰视图像世界,这表明了观看者的权势不如图像世界的主角。
3.2.3接触
根据观看者与参与者是否进行直接的视线接触以建立互动关系,可将接触分为“提供类”和“索取类”。根据图1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是直接进行目光接触的,但与观看者之间并没有形成直接的视线接触,所以属于“提供类”图像。男主凶狠的目光看向女主,而女主回避的眼神让观看者直观地感受电影中角色之间的冲突与压抑。
3.2.4情态
情态指的是海报中色彩、色调的使用程度(张云露,2020)。图中海报整体背景为白色,上半部分的边框使用红色。这种情态的使用,给人一种极大的冲击力,其中边框的红色代表危险。总体上,这张海报让观看者更能体会到男女主人公之间紧张的关系。
3.3构图意义
3.3.1信息值
图像中处于不同位置的成分代表不同的意义。从海报的构图来看,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一部分的图像描绘了男女主角之间的冲突关系,文字部分则描写了女主角转向新环境所面临的南北方冲突。这一部分是理想信息,是对电影的描述。而下半部分则展现了男女主角、作者等信息,这些是真实信息,帮助观看者了解影片的实际情况。
3.3.2显著性
显著性是指图像中的一些元素由于尺寸、位置、色彩对比等被有意凸出,以吸引读者的兴趣。海报中,电影名称A Streetcar Named Desire被置于人像之下,且用特大字号和显著的红色来表示,而其他的文字则用黑色字体表示,凸出了名称的显著性,让观看者可以一眼看到电影的名称,吸引观众眼球的基础上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3.3.3取景
取景指的是图像通过明显的边框来连接或切断元素之间的联系。该海报呈现出三部分的边框。第一部分是左上角剧本中的文字部分。第二部分是红色的边缘部分与背景色的白色之间形成的边框。第三部分是男女主角名字的边框线。这三部分的边框构成了三部分的层次感,一层层的递进关系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更加吸引观看者的眼球。
4.结语
时代的飞速发展让传统的单一文字逐渐被图像、音频等多种模态结合的形式所取代。克瑞斯和凡勒文所基于系统功能语法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为解读图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欲望号街车》的电影海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从而发现,优秀的信息传递需要图像、文字、色彩等多种模态结合起来,且对多模态之间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展现电影的主要内容、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扩大传播范围的目的。同时,通过进一步了解视觉模态和文字模态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对多模态语篇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Kress, G. & Van Leeuwen, T. 2006.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London: Routledge
[2]韩雪. 2019. 《我不是药神》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J].北极光.
[3]林雯. 2015. 电影海报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禁闭岛》电影海报为例 [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4]李娜娜, 何明霞. 2015. 电影语篇《泰坦尼克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J]. 电影评介.
[5]苏洁. 2013. 美国戏剧《欲望号街车》赏析 [J]. 大舞台.
[6]张云露. 2020. 电影海报《何以为家》的多模态话语解读 [J]. 英语广场.
[7]赵翠萍. 2016. 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电影《小时代》海报为例 [J]. 电影评介.
作者简介:赵仕艳:1998.10,女,汉,山西省长治市,硕士研究生,西北大学长安校区,无,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