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合作阅读中的“MWOM”元素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期   作者:周文燕 刘素群
[导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合作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必备能力

        周文燕 刘素群
        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70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合作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必备能力, 而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阅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堂、课外合作阅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建立学生间积极关系。
        关键词:意义 方式 时机 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1】统编教材十分注重合作阅读的理念,许多课后练习明确提出合作交流的要求,一年级教科书还编排了“和大人一起读”的课外阅读版块,倡导合作阅读。要提高合作阅读的有效性,必须清楚地知道MWOM,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合作阅读的四个元素:
        M=意义(Meaning)
        W=方式(Way)
        O=时机(Opportunity)
        M=方法(Method)
        如本文所说的,这里的每个元素都有准确定义。把握好合作阅读的这四个元素,我们便能更好地在班级中开展合作阅读。
        一、合作阅读的意义
        独行快,众行远。合作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必备能力, 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阅读能同时提高合作双方的学习效果,在合作和交往之中,合作双方有效地利用阅读时间,互补学习,能尝试到成功感,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的培养。
        合作阅读是一种互相倾听、互相理解的过程,学生能自由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在与合作者的交流讨论中获得不同的认知与经验的成长。合作阅读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帮助学生建立更积极的同伴关系与社交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合作阅读的方式
        统编教材无论是在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的指导上,都十分注重合作阅读,笔者从合作阅读的方式方面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合作。
        (一)同伴合作
        在合作阅读的三种参与者中而言,同伴阅读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在同伴阅读中,一起阅读学习材料,练习和掌握阅读策略,学会切磋琢磨、交流心得,在友好沟通中共同完成阅读任务。同伴合作阅读的理念能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建立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
        (二)师生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一名生活、知识经验丰富者在共同阅读的情况下能够给予学生更好的阅读策略指导。统编教材注重整本书阅读,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共同体,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在这过程中进行阅读前的计划指导、阅读中策略指导、阅读后交流讨论。
        (三)亲子阅读
        统编教材注重课外阅读,其特点之一便是将课外阅读课程化。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情与认知规律,统编教材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版块,推进一年级课外阅读。通过大人与学生合作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及时解决阅读障碍,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阅读兴趣。
        三、合作阅读的时机
        (一)课内合作
        统编教材很注重课内的合作学习,要求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根据课后练习题设计课堂合作阅读模式。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的课后习题中出现“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四人小组合作,分别选取人物作为讨论的中心,每个组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人物特点,寻找依据,交流做好记录表格。教师为学生搭建合作阅读的平台,设计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合作阅读,能提升学生的课堂思考力。
        (二)课外合作
        课外合作是学生阅读实践的主阵地。

班级可以通过“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制定共同的阅读目标,通过合理的分组组成小组合作阅读,有明确的阅读分工并在组内交流互补阅读心得,共同构思阅读成果的展示。交流阅读心得是合作阅读的核心,根据交流内容的不同进行讨论,形式不同,或小组代表阐述本小组合作阅读的结果,或提出疑问以供全班讨论,或解答其他组的质疑。基于合作阅读,组员们会产生集体的荣誉感,且能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
        四、合作阅读的方法
        (一)巧妙分组
        合作阅读的成功,离不开小组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协作。所以,第一步是要进行巧妙合理分组。
        1.异质分组
        老师可根据过学生学情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正常情况下可根据学生的性格、性别、成绩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异质分组可以让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学习任务的落实具有层次,不同性格的人在阅读合作中学会理解、尊重、沟通。
        2.随机分组
        合作学习的小组也可以是随意抽签进行编组,若存在问题,也可在一定期间进行适当调整。合作阅读更多是要求每一位阅读者的多样学习、思想的相互碰撞,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参与,不建立领导者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合作。
        (二)目标导向
        只有精准的目标定位,才能使合作阅读发挥最大效用。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的内容确立合作阅读的目标。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教师可以提供书籍分层阅读目标给学生作参考:《西游记》可设为“关注《西游记》里的‘三’的情节”,例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水浒传》可以从人物入手,关注“武松与酒”的故事情节发现人物特点;阅读经典后进行制作手抄报、故事改编、改编舞台剧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目标针对性阅读及查找资料,提高阅读效率。
        (三)有效指导
        合作阅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一步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花时间教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与团队协作,学习合作阅读的技能与方法。
        1.学习技能上的指导
        通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练习,小组合作阅读成员应当发挥各自所长,明确分工,每个成员都需要负责完成的某项学习任务,做好分工及讨论记录,达到合作阅读提高效率的目的。
        2.社交技能上的指导
        合作阅读需要小组成员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当成员坐在一起进行课外合作阅读及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成员轮流发言,学会鼓励他人,说话音量与语气适宜得体,从而达到良好的合作阅读效果。
        (四)评价激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根据各学段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1】
        1.展示性评价
        合作阅读的过程固然十分重要,但展示小组合作阅读的成果需要将阅读内容有机整合、迁移与应用,也能有效激发学对合作阅读的兴趣,如通过合作手抄报、续编故事、沙龙汇报、舞台剧表演等形式。
        2.自我评价
        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除了展示性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设置量化评价表,让学生对自己在小组合作阅读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这也是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在合作阅读活动中的表现。

        合作学习的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后的三大学习模式之一。在合作阅读过程中教师若能关注“MWOM”四个元素,从统编教材文本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合作阅读的方法,实践于课外阅读,交流阅读心得,必能更好开展合作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背景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2](美)丹尼尔斯,斯坦尼克著.合作学习技能35课: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未来竞争力[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