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影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有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效创新语文课堂,构建快乐语文教学课堂,体现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本文就快乐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价值,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教学理念;融入策略
引言: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课堂教学理念不断优化,对教师课堂教学开展要求提高。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对教学进行优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实现快乐教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基于快乐教学理念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语文能力。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1教学方法落后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开展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积极课堂教学知识学习,课堂学习兴趣不高。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理论知识教学,没有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低下,容易打击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个性好奇的阶段,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不符合小学生性格特征,难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全面能力。
1.2 师生关系僵硬
小学生大多数学校时间在课堂上度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知识来源,是学生模仿、学习的主要人物。因为小学生对教师存有的一种崇拜心理,使得很多小学生对教师存在一种敬畏、顾忌的情绪。学生对教师存在敬畏、顾忌情绪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难以主动地去表现自己,无法积极与教师进行问题交流。同时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师时,也忽视了师生关系培养的重要意义。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语言古板、缺乏幽默,即使与学生进行交流也带有说教情绪,导致学生疏远教师,将其当作严格的长辈对待,师生关系僵硬,难以有效发挥教师教引导作用。
1.3 忽视因材施教
“一视同仁”是每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教育思想。一视同仁是指教师在思想上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都持有同样的爱护、教育心理,而不是不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教育方法。一个班集体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成长环境,其性格特征、学习能力都具有很大差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展开因材施教,而不是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同样的训练对象,一味地对同学采取同样的读、写、背训练,忽视因材施教的实现。
2 快乐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意义
快乐教学是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从学生实际感受出发,促进学生情感体验,提高教学价值。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教学方式,不仅推动了新课改的进程,对小学语文教育结构的完善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水平,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快乐教学理念的提出,旨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健康昂扬的学习生活态度,并致力于对学生进行人格品质教育,使他们终身受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快乐教学的目标应该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快乐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学习、知识探究,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
3 快乐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3.1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实现快乐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快乐教学,要认真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抓住学生课堂主体这一角色,组织设计好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确保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师要根据学生特征、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一刀切。每一个单元在教学内容上都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对每一个单元的兴趣和基础都不一样,因此,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编制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环节,合理安排讲课、提问、回答问题以及学生思考、实践等活动,使课堂教学节奏有条不紊。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有效进行教学流程设计,课堂教学节奏混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基于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有效进行提问过程设计,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如,教师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课文时,教师提问:圆明园毁灭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造成的?学生基于教师问题有效进行问题探究,分析,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知识理解,还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实现快乐教学。
3.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实现快乐教学
有效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效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交流,实现快乐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心理需求、生活环境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创设情景,在学生在情景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景,即让学生都将自己的当作海伦凯特,闭上眼睛去感受失去光明的感觉。学生在闭上眼睛的过程中,会产生失去光明的恐怖、迷茫、惋惜等情绪。这时候,教师引入一些美丽的风景图片,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形成对比, 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压抑情绪中走出,感受到光明的乐趣。
3.3 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实现快乐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生在交际中更好地运用汉语。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保持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知识思考。学生基于实际生活进行语文知识思考,能够促进学生有效探索和发现语文知识规律,引导学生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性成长。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时生活中去观察鸟的生活环境,以此来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快乐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率。
总结语:快乐教学理念的引入,对传统课堂教学理念进行了改革,其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对教学进行创新、改革,实现课堂教学价值最大化。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有效引入快乐教学理念,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能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语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同时,快乐教学理念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提高教师课堂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武羊. 基于快乐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 605(22):104-105.
[2]单小娥. 对快乐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 课外语文, 2016, 000(012):145-145.
[3]赵秀丽. 基于快乐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9, 000(001):P.16-16.
[4]李玉芳. 基于快乐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 试题与研究, 2020(12).
[5]黄强. 快乐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