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7期   作者:李金花
[导读]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活开始的重要环节,对于今后的学习成长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李金花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中心小学 ,广东  梅州,514762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活开始的重要环节,对于今后的学习成长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教育教学效果的实现有着关键性作用,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系到学生学习习惯以及态度的形成。所以在小学教学中要注重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情境下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对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语文是基础性的学科内容,关系到学生语言组织、表达以及信息整合水平的提升。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小,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集中。而课堂作为学习的重要场所,良好的课堂氛围将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产生影响,关系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转变教学理念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课堂氛围营造的原则
1、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注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开展教学,尊重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1],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中也要注重坚持主体性的原则,将小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习惯等展现出来。
2、互动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互动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过去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性并不深入,学生过分的依靠教师,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识能力不强,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足,导致学生的能力提升受到限制。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中,要注重互动性的体现,通过环境刺激学生,激发其表达的想法和欲望,进而产生与学生、教师互动的行为。
3、趣味性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学生好奇心、探究欲望的表现,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是不利的。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要注重体现趣味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氛围中进行课堂活动,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师的教学态度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课堂中是居于引导地位,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小,对于知识的体会感悟能力不强,因此语文教师更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满足这一时期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温柔、微笑地对待学生,微笑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氛围更加柔和。若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十分严肃、板着脸,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必然会使学生感到紧张、压抑[2],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记忆都是不利的。为此,教师要积极正面地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2、通过语文问题营造探究性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进入到主题教学中,稳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

在过去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都是通过灌输式的方法直接将新知识讲给学生,学生机械化的朗读记忆,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很好地集中,更不用说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氛围营造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比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如本文主要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什么故事?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3]?通过问题提出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并让学生对后续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实际动手操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叫学长,教师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这一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落实。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够使其智力得到发育,并锻炼头脑。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使学生的头脑有效结合。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动作的引导,良好动手操作氛围的营造能够使学生对操作更加感兴趣。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生动的将教材中的知识展现出来,通过形象化的方式表述语文知识,能够让学生在传统知识学习中感受到新的形式,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课进行语文教学。比如在学习《画杨桃》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画画。教师为学生展示杨桃,让学生观察一下这是什么水果?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将观察到的杨桃画下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的绘画进行对比,看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的感性认知得以丰富,提高学生阅读、思考的欲望。
4、通过设置悬念激发课堂氛围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对于活跃课堂氛围这一点并不关注,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害怕一旦学生活跃起来就无法收拾,于是就进行灌输式教学,整节课全部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课堂氛围沉闷,教与学被分离,教学效果自然无法顺利实现。所以教师要转变这种滞后的教学理念,要主动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悬念的、有趣的场景,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活跃课堂氛围。通过疑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使其主动的分析解决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大象的耳朵》时,教师就为学生设计一个谜语:鼻子像钩子,耳朵像扇子,腿粗像柱子,身子像房子。让学生猜一个动物。学生很快就能够猜出这是大象,然后教师接着说:大象最吸引人的除了它的大鼻子,就是像扇子似的大耳朵了,它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呢?像这种不直立,垂下去的就是“耷拉”,除了大象,你还见过那些耳朵耷拉的动物?今天,有一群小动物对大象耷拉的大耳朵有疑问,它们有什么疑问呢[4]?于是带领学生一起学习。通过猜谜语的形式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猜谜语时可以相互交流、探讨,会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课堂的参与性更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注重积极课堂氛围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愉悦,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而且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会大幅度提升。所以教师要提高对课堂氛围营造的重视程度,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措施方法,使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更加积极活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而达到理想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廷廷.小学语文教学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可行性[J].小学生(下旬刊),2021(05):115.
[2]律秀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165-166.
[3]翟鑫.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6):167-168.
[4]宗红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3):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