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7期   作者:黄辉
[导读]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黄辉
        安徽省合肥市梦园小学教育集团文曲路学校 230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方面显得比较缺失和不到位。小学语文老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传统和创新传统文化的教学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能推动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完善,人文素养的提升,对此小学语文老师要深入地挖掘语文课本中的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帮助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文化传承;创新
引言
        在当前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发展背景下,就要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传统文化在新时期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文化财富,所以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是当前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角度来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将让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更加深刻地体会。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具体情况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倡导和实施了很多年。但是传统应试课程教学体制的影响还是很强的,应试教育的理念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都有很多地方进行了体现。当前,很多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还是以讲解语文基础知识为主,推动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甚至有的语文老师将提升学生语文老师成绩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有的小学老师为了单一地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大量地使用题海战术,推动学生语文试题解答能力的提升。这种模式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得以提升,但是没能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有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对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在他们的眼中,认为如果单向学生讲解和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将严重地挤占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在短时间内难以推动学生语文考试成绩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精神启动实施以来,有的语文老师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学观念已经出现了转变。但是教学形式的变化只停留在课程知识讲解方面,所以造成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将难以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情感形成冲击。这种教学问题将不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不能做到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传承,传统文化也不能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影响,不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价值意义
(一)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基础的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内心产生了重要影响。小学生也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始时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比如,小学生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就能看到垂钓于汉江的老人正向我们蹒跚而来。虽然在仕途上历经了两次被贬,但是没有因此萎靡不振,却是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诗人柳宗元以细腻的笔触将老人在江边独钓的情景勾画出来,虽然寒冬腊月天气比较寒冷和寂寞,但是在生活上却是积极向上,没有妥协和退让,在孤舟上独钓寒江,将一种不屈的傲气展示给读者面前。柳宗元也在生活中不屈不挠,不向黑恶势力低头。学生在对这首诗学习之后,让学生学会如何积极向上、乐观勇敢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逆境。


(二)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理念
        小学生正处于个人内涵修养不断提升的重要时期,学生对诗词歌赋、民俗历史等处于一个初步了解和认知的阶段,这些都为学生深入的传承和创新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丰富,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能以强大的人格力量对普通人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将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做出铺垫,也是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和思想品德、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具体举措
(一)要让学生牢固树立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
        要想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小学语文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就要牢固树立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对此小学语文老师要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化的目标,在合理化的目标指引之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要对以往重视学生语文考试成绩的教学理念进行抛弃,要将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做起,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和理解中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样学生就能对传统优秀文化有更加准确、全面的了解和学习,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格调,推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从而为学生今后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
        语文课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认知和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课程教学进行渗透,也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紧扣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发散,通过知识拓展帮助学生认识优秀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教师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前导入阶段,可以为学生讲经典典故,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升华,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用这样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使学生受到教育和熏陶。在课后复习阶段,教师可以以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三)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于教材来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基于此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实现有效渗透。小学语文教材在不断改革与优化之后,所收录的文章都十分经典,其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从教材着手来挖掘其中存在的传统文化教育点,并对其进行整理,然后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优化呈现方式。这样自然能够有效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渗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内容的把握。
结束语
        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要注重对语文课本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努力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语文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新课程教学改革精神为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高中英.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7):90-91.
[2]欧建卿.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探析[J].新校园(中旬),2017(06):34-35.
[3]鱼望月.浅谈如何通过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中华少年,2017(24):5-57.
[4]王艳华,赵海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07):12-13.
[5]王立峰.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6):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