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7期   作者:何香玲
[导读] 实施新课改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何香玲
        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636000
        摘要:实施新课改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历程变化而转换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进取意识,以及增强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也因此受到限制。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解放学生的思维,加强课堂教学互动,让学生在和教师互动课堂教学时能够自己主动地去探讨,而不是一直让教师去催促才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培养策略;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综合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紧贴重点,把握教学目标,积极寻找高效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素质及能力。在小学阶段,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要做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工作,引导学生要独立自主的去面对语文知识,创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语文学习氛围,以便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自主性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一、简述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定义
         目前,我国的新课改中就已经提出了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和自主性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主动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必须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起来,通过轻松丰富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自律性,学生不仅要自主的进行学习,更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进行监控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增强学生全面知识的发展以及掌握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都在学习,但是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陪伴在学生旁边,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假如学习过程中教师一直过度的帮助学生,这便会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让学生一直都没有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教师在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案进行规划时,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的规划,以便在教学进程中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能够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再是单听老师的讲解去理解语文知识,更好的去造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当前发展状况
         3.1 教师层面存在不足之处
         教师层面存在传统的观念,限制了教学的创新空间和学生学习的发展空间,“老师教,学生听”讲似乎已然成为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由于缺少创新和改进,“填鸭式”教育随处可见。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禁锢,为新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在教学模式上也是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短时间内接受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需要学生和教师长期磨合适应这样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知道探究目的、探究原因以及探究方式等等,所以就会出现新型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低的情况。
         3.2 小学生思考能力的欠缺
         小学生作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在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主动发现探索问题是此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探究式学习注重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疑惑,并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在课堂上恰当合理地描述出来。

学生意识的模糊是当前阻碍探究式学习稳步前进的问题之首,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对于疑惑的知识点往往存在不问、不敢问、不会问等问题。
         四、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4.1、积极引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就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而言,教师有着不可动摇的威严地位,教师总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不会关注学生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就更加不愿意去主动的抒发自己的观点。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去探讨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吸收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2、对学生采用鼓励式的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是促进他们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所在,更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所谓自主学习,不仅是需要学生自己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是需要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必不可少。教师的鼓励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更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所在,并共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动力继续学习下去。在遇到问题时,而要耐心地教育他们,这也是对教师的历练。面对学生的进步或是退步,无论是什么情况,教师都要配合学生分析并找出原因,帮助他们重拾自信,获得更多学习上的快乐。总而言之,在小学这个关键时期,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加培养,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
        4.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的选择与设计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要求学生设计、提出问题之前,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的图片,学生一下被眼前的这个奇妙事物吸引住了,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了解的愿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能解决什么问题?
        4.4、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小学这一阶段,知识和学习技能上的累积相对来说是比较欠缺的,对学习内容也不能很好的自己去进行理解,大部分都是依靠老师的讲解掌握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主导学习内容的一直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学生才是真正需要学习主动权的人,假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的拥有学习的主导地位,那么在学习的长河中,学生就会感到有趣以及轻松,这样就可以愈加有效的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古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相关的短视频或者是动画片,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的氛围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乏味,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学习。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语文知识内容,使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同时教师也把学习的主导权真正的交给了学生,学生也能够用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想法去理解语文知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时就能完成的,教师要不断地摸索前进,在一点一滴的引导、引领教育中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所想要传达的思想,是教师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代彩花.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199.
        [2]黄芸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7):32-33.
        [3]张全堂.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54-155.
        [5]孙艳.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9(31):1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