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7期   作者:陈晨
[导读] 随着对素质教育的逐渐重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语文素养。
        陈晨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舞凤镇第一小学 637000
        摘要:随着对素质教育的逐渐重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语文素养。我国文化历史悠久,语文学科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当前对于语文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深层次地能够提升学生的内在气质,让学生得到综合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学目标,从创新教学着手,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供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创新教学
        小学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的初始阶段,当前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语言知识更加稳定,同时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整个语文的学习中能够得到整体的发展[1]。然而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的单一性。时代的快速发展督促着教学的不断创新,然而经调查研究发现,部分教师主要教授的内容是源于教材,甚至有的老师对教材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这对于丰富学习内容而言具有组在作用。其次,学校是整个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方面,为了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与家庭进行有效的合作。部分学校在全面教育上比较落后,片面追求学生的书面成绩,忽视了家庭在学生学习上的作用。最后,受大社会环境的影响的引导,很多成年人多了更多的焦虑,学生的成绩和分数被视作重点关注对象。从而在重知识,轻情感培训的教育下,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得到提升和培养。因此鉴于当前的教学现状,本文从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就如何通过创新、有效的教学促使学生得到高效发展进行研究。
        一、打通生活与课堂,语文教学生活化
        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是促使学生感受语文之美的直接手段。学习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能够让语文真正地充满学生的生活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就应该从“语文生活化”着手,帮助学生消除障碍,打通通往知识美的通道。
        比如在识字方面,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多识字、多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基础,是逐步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为了高效地识字,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创新有效的手段提升学生的记忆力。比如可以采用一些新鲜记忆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世界是多彩的,他们使用声音、形象生动的画面来进行思考的。教师可以将汉字认识过程中的抽象性具体化,进而转化为一种可以感知的实物,如“晨”字,从甲骨文方面来解说,其形像手持农具在劳作,而古人是晨作而暮熄,所以往往就会用手持农具劳作表示为早晨之意。通过这种解说,让学生对“晨”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二、充分利用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引导思维意识
        作为一门学科,语文自身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这种特性体现在了很多方面。。首先利用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即利用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帮助学生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另外,在该学科的熏陶和培养下,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情感表达上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容易被正向引导的关键时期,利用好这一时期优势,从字词句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多方面的体会文章作者的情感表达,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其次语文学科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它的人文性。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优秀的文化通过文字得以输出和表达。语文学科就具有这样一个特征,不论是文章还是诗歌,都能够感受到千年文化的魅力,这就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因此善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不断去引导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实际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能从更深层次对学生进行解读。比如在“秋天的雨”的教学中,该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课文描写的生动,体会秋天的美。更重要的是能够去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秋天的美景,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感同身受,去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文章教学不是简单的字词句的学习,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做到边读边想,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三、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读和写是开展语文学习的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意识将两方面有效利用起来。读并不是纯粹的阅读,而是要伴随着思考。写也不是单一的的写作,不仅要求文字性的表达,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多元化教学手段,从不同方面入手来展开教学[2]。
        比如可以针对文章教材中的某一个常见的词汇来为学生设定一题目,要求学生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自己的想象丰富自己的文章。比如在“秋天的雨”中,以“雨”字来开展读写结合教学。通过多读,从多维的感受来更好地展开写。读为更好的写提供了素材,写也用文字体现了多读的成果。两者只有相伴而行,才能更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语文学科的素养培养在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为了让学生能够从语文的学习中有所感、有所悟,教师就应该不断丰富教学手段,用更加多维的手段为学生综合全面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 蔡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挖掘[J].中外交流,2018:181.
        [2]李丽英.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读写结合教学[J].教师,2019: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