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芳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 037006
【摘要】语文审美能力,指的是学生能通过视听对美的事物具备感知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外在因素,另一方面在于内在因素。培养学生们拥有这种能力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重难点,因此教师要好好利用资源,发挥自己传播者的作用,并立足于实际情况,以此来培养他们具备这种审美能力,下面就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审美能力、初中语文、培养方法
【正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们进行美育, 可以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性情,能从课文内容中感知美好的事物,从而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下面就是具体培养审美能力的实际培养策略。
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审美教学策略
无论是任何学科的学习,还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以实际出发,开展教育更是这样。当语文教师在传播教育知识时,不光要利用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还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重视学生们的感受以及结合学生的情况,来进行美育。不能够将教师的思想和感觉强加给学生,一般来说教师强给的感觉学生是体验不到,这也就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压力越大他们就会越来越抵触美育,他们也会越来越恐惧美育,学生层面所遇到这样的问题的话就会阻碍美育工作的开展,不光如此还能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总体上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面向学生开展美育时,要注重自己传播的方式,避免强 加自己的思想,要重视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多给他们空间和时间去自我探索美妙的事物以及情感,慢慢陶冶情操,并逐渐拥有审美能力。比如:在审美教学中,教师可以现了解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这包括学习情况、性格特征、生活状态,从这三方面去深度了解学生。这有助于丰富教学任务,补充教学内容,更有助于教师深度挖掘学生们的内在潜力,激发他们探索美妙世界的欲望,从而达到美育的效果。
二、把握好课文内容,从中感知美
初中语文教材所编排的内容,都是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文章,其中的语言足够细腻,情感表达也足够到位,为让学生们都探知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教师要给出他们 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让学生们反复研读,把握好其中的字词和语言,细细品味其中的味道,让他们去思考作者究竟是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或者是如何体现出作者诠释出某种情感。那么,把握好文章内容来让学生们感知柔美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
例如:课文《春》是作者利用了几幅画面来表达自身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在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谈谈自己对春天的看法,并导入朱自清的《春》文章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把握其中的语言,像是“欣欣然”、“润朗”、“涨”、“钻”、“坐着”、“躺着”等词,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春天复苏的场面,尤其是在描绘小草的状态,一个字“钻”完美诠 释了春天复苏的迹象,原本静态的事物变得动态化了,这让春天的一切都变得栩栩如生,这一切教师都需要慢慢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去感知朱自清笔下生动的春天,从中感受到意蕴美感,以此来激发创作灵感,并让他们结合实际来练练笔。只有内心中能感知到美,他们就会从内而发出情感,将情感化为动力和能力去实践,这样的培养策略才是有益处的,开展的教育也更具有针对性和集中性。
三、内容意境双管齐下,从中渲染美
教师在进行培养学生具备审美能力时,要利用好文章内容中的意境,不能只结合具体字词进行,还需要借助意境所展现出来的意境美来渲染出美。因此,挖掘美是需要方法的,浅层美不足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其中的意境美,这需要 教师引导他们去深度发掘,从而刺激他们去探索美去追求美。
例如:在进行课文“驿路梨花”讲解时,本课文讲述的是边疆军民们身上的雷锋精神不断生根发芽,一直延留后代,永不破灭。文章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美需要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教师只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通过仔细研读课文来分析文章题目这么设置的原因,并结合某一处的内容进行理解。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他们置于其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渲染气氛,让他们感受到边疆的风光,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过程教师可以播放歌曲,也可以结合图文来为学生们还原当时的情景,这样便于他们融入意境之中,从中收获边疆军民的人性美,享受这种淳朴的民风气。此外,让他们感知情境美之上,还需要为他们设置几个问题,像是“课文构思有何特点,以及如此设置的原因是什么?”等类似的问题来引发他们的思 考,有了问题就会有动力去探索,这样他们会再一次进入到意境中去探索真实情况,教师需要注意引导方式,尽量给出他们空间去主动寻找,减少教师主动输出的行为。
四、激发学生内在情感,从中创造美
教师开启美育的直接目的,就是想要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潜力,从而能让他们去自行创造,最终达到美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育方式来激发学生内在情感,从而推动他们去创造美。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培养他们的仿写能力,由于教材安排上有很多凸显美的文章,教师可以将它们提取出来,等到具体学习时再细致安排仿写训练。例如:在学习“紫罗滕瀑布”这篇课文时,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后安排学生尝试仿写,在安排仿写之前需要让他们从中收获到美的信息,收获到作者所表达出来的真情实感,最终产生情感共鸣。只有情感到位, 学生才真得会由内而外地展现出创造出另一种美。老师要好好讲解课文内容,将其中的细小美感都为学生们展 现出来,就其中的十几年前所见和眼前所见场面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细读品味其中的不同来进入状态,从中收获作者对其生命力赞赏的情感,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仿写让你产生感情的某一种植物,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写作手法来进行练习,在第二天的时候可以安排不同学生分享他们的仿写,再采取多样人员评价的形式进行评价,最终让他们感受到创造美的乐趣。
【结束语】总而言之,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审美能力培养之前,要好好把握课程内容,并设置好恰当的情境来辅助教学,在此之上也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全面提升他们的课堂体验,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美好的事物,感知到美妙的情感,进而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俊莹. 浅议培养初中语文审美能力的意义[J]. 明日风尚,2019,(03):106.
[2]李俊莹. 培养初中语文审美能力的策略[J]. 课外语文,2018,No.260(01):151.
[3]郁文标. 插图——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利器[J]. 中学教学参考,2020,No.432(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