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7期   作者:周怡
[导读] 数学学科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新课改等因素影响,

        周怡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小学部)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数学学科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新课改等因素影响,积极的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模型思想,成为了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应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学习状况、特点等,科学的设计、运用模型思想培养策略。
关键字:模型思想;实际生活;辅助工具;数学
前言:数学模型思想的重点在于有效结合实践生活与数学理论知识,让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更好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应做好数学模型思想构建教学策略研究,才有助于为学生培养模型思想及应用能力。
一、为学生培养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1符合政策指导要求
        结合新课改等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应主动转变教学理念、方式,吸收先进教学思想,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积极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组织数学教学期间,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培养数学模型思想,并以此为学习基础条件,通过融合生活实际案例的方式,实现数学理论知识具象化教学目标,从而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满足新课改教学需求,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1.2符合小学数学基本要求
    学好小学数学知识,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成长具有积极影响。但是,国内诸多小学生缺乏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师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培养、调动数学学习兴趣。受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有限等影响,教师应采用繁琐知识简单化教学策略。因此,教师教学期间,应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等,激发学生思维优势,并基于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模型思想,使学生在建模中发现、处理、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培养模型思想的对策
2.1结合实际生活,做好问题选择
    俗话说“知识源自生活”,受小学数学基础性影响,导致诸多数学知识呈现在了现实生活中。在为学生培养模型思想时,教师需科学的连接小学生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培养模型思想、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更能使学生充分认识数学和现实生活间存在的关联性;同时,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及知识特点,做好问题的设计、选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为学生培养模型自主构建能力。
    例如,教师在“圆形认识”一课的教学中,首先可以为学生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基本特点,帮助学生对各种图形有一个基本认知。接着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如“找一找你身边长方形、圆形......的物体,看看谁找的最多?”[1]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更能使学生在问题答案的探索中逐渐形成具备自身思维特性的模型思想。


2.2重视数学模型思想构建,引导学生感受模型运用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应诱导、鼓励学生利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的方式,利用数学知识解答未知问题,从而使抽象问题简单化、复杂知识具象化。
        比如,教师在“如何计算正方形面积”的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现象,寻找和正方形有关的模型,如常见的粉笔盒、魔方等,接着要求学生运用手中的测量工具,测量模型,计算面积。假设粉笔盒一个边的长度为10厘米,根据正方形四个边相等的原理,利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得出:面积=边长×边长,即10×10=100(平方厘米)。[2]另外,教师可要求学生回家后,在将课后作业做完的情况下,在家中寻找相似的生活模型,并通过格尺实际测量的方式,掌握新模型的长度、宽度,并计算其面积。通过将数学知识引入实践生活的公式,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事物与图形的关系、明确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数学模型在数学理论知识使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2.3做好辅助工具的科学使用
        教师在组织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时,对辅助性工具的使用具有一定依赖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要为学生重点讲解运用辅助性工具的方法,为培养学生数学模型思想奠定良好基础。基于实践教学分析,列表、图形等均属于小学阶段常用的辅助性工具。
        比如,在解题时可运用列表处理问题,特别是例题中的假设条件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列表形式罗列题目条件,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原题含义;再比如,处理集合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图形处理问题,这样有助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发展解题关键;而在小学数量数量关系问题的处理中,则可结合图像探究问题答案,如利用坐标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位置关系,并将抽象性问题直观化,这样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答案,同时也为学生未来学习函数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也属于常用辅助工具。
2.4做好实践指导,帮助学生锤炼模型构建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培养数学模型构建能力时,要将生活观察活动融入学生学习的所有阶段当中,以此实现为学生培养数学模型构建能力的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商场开展走访调查活动,并利用数学模型构件法计算商场中商品的价格、数量等。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对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及运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模型构建能力具有帮助。
结语:综上所述,积极的为小学生培养数学模型构建意识,符合新时代新课改教学要求。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成长等具有积极帮助。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J].孙艳琳.考试周刊.2019(53):105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王国林,程薇薇.科幻画报.2020(04):62
[3]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J].陈思青.考试周刊.2019(86):80+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