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活动课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7期   作者:余委
[导读] 政治学科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设计环节,教师要有整合意识

        余委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
        摘要:政治学科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设计环节,教师要有整合意识,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整合活动内容、精选活动形式、创新活动组织、延伸活动域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契机与体验机会。学生对互动性学习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应切准学生的心理,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以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政治活动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高中政治活动课教学须以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实施与思维活动演绎,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活动课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精选议题,再根据议题创设相应的情境,将学生和自己都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活动课实践研究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的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活动型课堂的重视度越来越高。顾名思义,活动型课堂告别以往概念性强、机械式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让沉闷课堂变得活跃、灵动,让政治课堂不再严肃、紧张,变得更鲜活、更轻松。教师应创设不同情境的教学方式,在政治课堂多注入一些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大胆尝试新型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高中生的学习环境。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知识与生活之间两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开展活动型课堂,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实现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3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活动课实践策略
        3.1 加强分类认知
        部分高中生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实践活动,或是接触的活动种类较少,其参与实践活动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教师须将活动分类,以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依据不同特点,教师可将活动分为以下三类:(1)课堂活动类,如讲述故事、举出实例、观看视频、展开讨论等,这类活动在课堂中完成。(2)校园活动类,通常有查阅资料、绘制展板、演讲、制作名片、专家讲座、主题活动等,这类活动在校园中完成。(3)社会活动类,如走访和访谈、问卷调查、志愿服务、旁听听证会等,该类活动在社会上开展。一般来说,课堂、校园、社会活动的难度是逐渐递增的,活动的接触面也不断扩大,特别是社会活动,其具有显著的专业性,比如专题调研等。在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前,必须明确为什么调研,并对调研的对象、方法、意义、步骤等进行全方位分析,之后组织学生对某个问题或者某类现象实施调查,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对于课堂活动和校园活动,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开展;而对于难度较大的社会活动,教师则须引导学生在活动前提前进行充分准备,组织活动的有序开展,使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积累实践经验,深化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3.2 创新活动形式
        在选择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做好教学的对接工作,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契机。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交互平台展开教学活动,借助微信、QQ等创设出多样化的活动模式,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活动体验。教师在布设具体活动时,要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解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展开实践活动。教学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在进行具体筛选时要有创新意识,对活动形式展开个性化设计,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激励。

例如,在教学“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内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核心概念进行解析,然后为学生创设有趣的选举活动:我们可以模拟一场村级选举活动,大家自愿报名,确定候选人,然后由候选人通过演说来拉票,其他学生扮演村民,在教室内展开选举活动。学生都表现得很积极,经过一番讨论后确定了候选人。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选举活动由此展开。在演说环节过后,活动便进入投票阶段,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模拟选举活动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活动。选举是非常严肃的政治活动,教师要从这个角度展开教学发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确保选举活动的顺利进行。
        3.3 问题导向应用
        议题是指基于某种特定学科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科任务,从而设计出的具有极强情境性的、逻辑性的与序列化的一系列问题的组合,也是活动型课堂的关键纽带与核心主线。思政教师在将问题导向原则融入活动型思政课堂中时,就要注意并重视议题设计的相关环节和相关原则。议题设计既要以实践性为原则,也要以开放性为原则,使高中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认知水平参与到议题当中。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认知水平密切相关,议题才能引发出学生对活动型课堂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在综合探究课中以“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为议题,开展探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并收集素材,通过绘图或者是情景剧表演等方式,来再现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活动与历史场景,并比较这些场景的不同,然后交流各自对于不同场景不同时期的感受,再结合上述搜集到的资料,探究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以及外部影响等诸多因素对国家或地区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教师并不设立固定的单一答案,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研究,并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而引导学生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的结论。
        3.4 注重生活实践
        现阶段,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政治课程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讲授延续文化血脉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巩固课堂认知,使学生从中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清明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祭扫,还可以带领学生外出踏青等,让学生从中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以及传统习俗的特色。讲授中华一家亲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民族活动。例如,很多学校都会举办民族交流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各民族的差异。在讲解感受生命的意义、积极奉献社会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福利院或敬老院送温暖,让学生服务老人,帮助儿童,从而对“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是人生价值的具体体现”及“生命可以永恒”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4 结束语
        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资源进行搜集和整合,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活动内容,利用活动展开教学发动和激励,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学科认知。学生对互动性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调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多重互动学习中形成学科认知。
参考文献:
[1] 陈侠 .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建构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20(10):55+39.
[2] 赵必义 . 高中政治议题式“活动课堂”路径探寻[J]. 新课程,2020(42):50-51.
[3] 孙娜 . 浅谈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中的价值和路径[J].高考,2020(26):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