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策略探研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7期   作者:邓苇
[导读] 英语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英语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并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邓苇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第四小学
        摘要:英语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英语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并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信心,为终身学习做好铺垫。正因如此,教师需要做好中小学英语衔接,帮助学生从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标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策略;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加强小初英语教学的衔接,实现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教学的自然过渡,是巩固小学英语教学成果、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只要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兼顾,广大一线教师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小初英语教学顺利过渡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1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积极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义务教育课程结构应设置为整体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注重各类课程的纵向发展序列,同时大力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显然,《纲要》为中小学教学设定了鲜明的目标导向。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学习对象原有知识经验的渗透和拓展,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所以,教师应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以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实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外语教育”模式。而现阶段,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教学目标无法实现。从这方面而言,应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发挥教师课堂教学引导作用,同时,这种教学衔接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学生心理等方面,这样可以促使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促进“教”与“学”的双向适应,有助于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英语教育质量[1]。
2新课标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策略
        2.1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在学习以及生活中表现出了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以及好奇心,与此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也正处在个人学习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对外界较强的感知力促使其生有着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兴趣。这种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在小学阶段开展英语教学有着学习效率高、学习质量好的特点。但中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更多的独立性以及自主性,同时其在逐渐形成对于世界认知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外界防备心的出现会影响英语课堂实际的交流效率,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中,教师要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有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安排。同时在中学阶段开展英语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年龄增长以及学习环境的变化,在分析其心理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适应中学的英语学习节奏,在塑造轻松愉悦学习环境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变[2]。
        2.2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
        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能够帮助小学生快速适应初中英语课堂,有助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有效的衔接。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初中教学内容,教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英文顺口溜等,从而告别枯燥无味的英语课堂,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圣诞节、万圣节、平安夜来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唱一些节日歌曲,营造出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状态参与到英语学习当中。其次,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定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展开系统深入的分析探讨,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表演一些英语话剧,创新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使得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小学高年级起,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课内积极思考、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及时整理复习、快速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以及管理生活、管理时间的能力,鼓励他们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督促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他们步入中学后快速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打下坚实的基础。七年级英语教师也应充分理解环境与学习内容变化对学生心理与原有习惯、学习方法造成的冲击,多给予鼓励与正面引导,少批评。在保持好学生原有好习惯的同时积极培养新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加强学法指导,共同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小初过渡[3]。
        2.4过度英语课堂消除英语恐惧
        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重视知识讲述,应该合理增加教学强度,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不断提升前进的路程。但同时小学教师也不应该忽视小学生对学习方式的可接受性,以免增加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增加教学难度不是指用枯燥的讲学方式,提升英语知识的讲述效率,而是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感、知晓学习的必要性。小学教师应该学习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步提升英语教学效率,循序渐进推动教学难度。小学英语教师也应该发挥特长,通过多彩的英语课堂向学生逐步介绍小学英语学习知识,给予学生适应时间,去适应新的英语学习强度[4]。
        2.5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打造“微课”英语教学。从小学阶段
        到中学阶段,学生们往往都存在着适应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有些学生在面对新环境和新的学习科目,无法及时地调整自己心理预期。尤其在英语科目学习方面,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收效甚微。为解决这种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教师应注重优化英语知识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尤其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媒体终端,开展“微课”“慕课”等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What color is it”单元内容中,对于颜色的学习可以尝试借助实物进行学习,把“微课”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利用媒体展示各种颜色实物图片,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2.6注重教学评价衔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小学生年龄、认知、性格、心理等多方面特征决定其在英语学习中敢于表演和模仿,不惧怕出错,但注意力时间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制定的评价标准多以听力、口语、表达等为主,广泛应用激励性评价。初中英语教学评价则围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展开,学校会组织周测、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不同的阶段考试,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不同阶段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更好地查漏补缺。然而,这种方式无法检测学生综合能力,尤其会打击英语基础较差学生学习自信心。为此,初中阶段英语评价可将学生日常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纳入考核中,除传统的阅读理解、听力、书面表达外,还要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自信心[5]。
结束语
        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容易出现断层现象,也突显较多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以及学生学习方面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快速过渡到初中,高效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增强语言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叶丽.试析中小学英语过渡衔接问题及对策[J].校园英语,2020(30).
[2]刘蕊.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0(28).
[3]安瑞兰.从激发兴趣思考如何促进中小学英语衔接[J].内蒙古教育,2020(18).
[4]刘常利.浅谈以优化教学方式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J].中学课程辅导,2020(12).
[5]马琴芳.在优化中促进英语的自然衔接[J].江西教育,20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