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研讨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以西安财经大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7期   作者:汪虎
[导读]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主要的课程结构组成是传播者和接受者
        汪虎
        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主要的课程结构组成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而“研讨式”教学法主要体现是自主探究+合作的模式,将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整理和构思,研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使学习成为一件有意思并且有意义的事情,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上的参与者。本文主要以西安财经大学为例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研讨式教学法”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研讨式教学法”;实践研究

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早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大学生的需求,而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整个体育教学领域的改变。“研讨式教学法”要求高校教师时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将科研转化与课堂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讨式教学模式主要以钻研为主,        注重的是研究与教学相融合,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所有教学活动,主动探讨教学问题。
一、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研讨式教学法”的运用价值
(一)突出在公共体育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研讨式教学法”在与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相比较之下,显然主动性更强,在课堂教学地位上也有明显转变。研讨式教学法更加注重的是对话,由学生通过互相探讨等形式进行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从旁协助        。从角色定位上来看,这种教学方式,高校体育教师更向一个“导演”通过不同手段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而学生更像一个“演员”,在教师的各种要求下,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教”与“学”的实践教学理念贯穿其中,将现有的知识资源充分进行掌握并利用其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最后解决。而学生也从传统的“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建立新能力和知识培        养体系,将主动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研究和领悟,更深层的了解学习本质,也更容易发现学习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二)充分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驱动力,但是对西安财经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调查发现,在日常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往往对学生的兴趣养成没有进行重视,并且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死板,而教学过程也常出现竞技化教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喜爱。研讨式教学模式讲究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再发现”,在对知识进行探讨的同时更加有效的学习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对知识进行讨论,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针对性训        练,将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以致用上,充分的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乒乓球的接球和发球动作时,体育教师在进行示范讲解后,可以将现有学生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要求学生带着学习问题进行训练,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边进行训练,一边进行讨论,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运动的学习乐趣。
(三)促进综合能力提升,实现个性化发展
   “研讨式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头脑反应力、        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而这也正是该教学法的核心所在,更是进行“研讨式教学法”教学模式的特色。

想要确保研讨式教学法成功取决于课堂上大学生的参与程度,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实践为主,针对问题而展开讨论,可以有效的培养当前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学生主动进行参加,在课堂上争取表现机会,提高体育运动技巧的学习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展现个人创造力。教师则可以利用自主学习的办法对学生提出创编要求,而学生则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创作和改编。例如,在复习乒乓球技术动作时,教师可提前让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创编,在实际上课时由一名学生带领进行        演示,根据观察能够明显看出每一小组准备的活动、动作都完全不同,个性十足,内容极其丰富也十分具有想象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加了更多创造力,充分的将个人性格优势进行展现,也积极引导大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研讨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创建教学情境、提出实际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在进行授课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教材内容特点、体育器材等进行教学情境创造,让学生通过情境模式学习,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且将问题提出,而体育教师在授课时的重要责任是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找到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一旦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则要根据问题进行下一步引导,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解答问题。以往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大多都是被动参与,依赖性更强,而学生的自由天性也完全被课堂、教材、教师、标准所限制,创造力也无法积极发挥,而研讨式教学法刚好将学生变为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享有充分的主导权利,教师也乐        于为学生的求知心理而服务。而体育教学在进行情境构建时可以充分的利用音乐、游戏、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例如:体育课堂并不仅仅是单调的,完全可以让音乐走进课堂,将健身操和不同的动感音乐进行融合,让学生尽快的找到上课状态,更加有利于学习,在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找到健美操课程中的学习重点,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并用怀疑的眼光大胆发现问题。
(二)划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寻思解惑
   研讨式教学法的主要原则是分组,在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探索之前,教师要根据班级内部的情况进行小组划分,通常按照学生的个人水平分配5-8人即可,由组内成员选出组长,负责小组内部的责任分配,以及与教师和其他小组之间的沟通。小组内的学生应该充分做到团结合作、分工明确,根据课前教师所传授的技巧方法        ,再结合自身的经验累积,围绕主题进行研讨,利用不同的信息获取方式查找相关资料,最后对教学目标进行探索和研究。例如:在健美操的动作编排中,由教师布置主要课题,让每个小组参照所学动作步伐进行上肢动作的编排,组成16个八拍的连续动作,要有五个队形变换。当基本任务确定后,让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在找音乐、找资料、编动作等不同工作中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员,最后再由所有组内成员进行汇总,由组长进行组织创编,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检查,为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教授学生更加实用的技术和技巧。
(三)最终成果演示、进行总结讲评
           在小组完成各自任务时,教师可以组织内部讨论,互相交流经验,面对不同问题提出看法。小组内部可以自行收集成员的看法和观点,集体进行协商,确定最终成果。在健美操动作的创编过程中,各小组通过不断的探究、商讨,最终编成一整套动作,再由每组的一名成员在全班面前表达改编思路和理念,并集体进行成果展示。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积极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围绕课程主题进行辩论,并客观的对小组的创编成果或辩论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要勇于表现自己,通过研讨式教学法也可以充分的将每个学生优势进行发挥,让学生从中提升自我。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很多大学生在面临问题时都会选择独立解决,恰好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探讨中充分的突出自身主体地位,教师通过        情境模式创建,引导学生提出相应问题,科学划分小组,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答疑解惑,在成果演示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正确评价,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研讨式教学法的现实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参考文献:
[1]蒲小玲.研讨式教学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0):87-88.
[2]王松涛.高职体育课程发展模式——研讨式教学[J].民营科技,2016(05):256.
[3]魏振彬.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发展模式——研讨式教学[J].民营科技,2009(09):86.

汪虎,男,汉族,籍贯:陕西安康,生于:1975-11,工作单位:西安财经大学,单位省市:陕西省西安市,单位邮编:710000,职称: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与体育文化。
课题名称: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研讨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以西安财经大学为例
基金项目:西安财经大学2017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7xcj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