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瀚宇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
摘要: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形成科学、合理的体育观念,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观念,养成勤于锻炼的习惯。但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因为部分教师和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导致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基于此,本文就农村高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现状分析及培育途径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现状分析;培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体育是一门基于身体、立足实践的学科。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始终围绕“健康第一”开展体育活动,力求能够解决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女孩男性化、中性化,男孩中性化、女性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如何提升学生体质值得我们深思。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核心素养要在体育课堂上凸显,教师应扎根课堂教学实践。
2 研究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对于体育核心素养的认知不断加深,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行为与能力,以及情感和品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品格,进而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也能够使学生通过锻炼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培养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方式。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前提进行高中体育课程教学,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观念,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理论,从这一方面来看,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能够促进体育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学活动适应学生需要,有利于提高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 农村高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3.1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不符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教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知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表现在贴合实际的体育技能和相关知识。但是很多高中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缺乏足够的体育知识储备,大多数的高中体育教师也很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抽象化与具体化相结合等等。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很多高中体育教师还将一些经验主义的思想用于体育课堂之中,认为慢跑就是体育课热身的唯一方式。而在新形势下,更具趣味性和带有专项化特质的热身活动已经层出不穷,但高中体育教师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一味地将传统经验式的教学安排付诸实际教学之中,这显然对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没有作用。
3.2 体育设施有待完善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对硬件具有更高的要求,体育设施是体育课进行必不可少的存在,对体育设施的要求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要充足,要有充足的土地用于体育场地的建设,有充足的体育设施用于课堂的进行然而从目前状况来看很多城市学校都尚未满足,缺场地不缺器材;而农村的学校大部分受困于器材的不足,场地大大地限制了体育课的灵活性,学生运动量也大大减少。普遍还缺乏适合高中生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的器材,存在体育器材配置不足、低值易耗的器材得不到及时补充的问题;生均运动面积不能达标,还有学生不能同时在操场做课间操的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则是要求体育设施具有充足的安全保障,然而现在仍然有学校存在体育设施年久失修,高中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受伤的现象。
3.3 教学评价方法单一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采取的方法十分单一,没有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能测试,以测试的结果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相应的评价。这种检测方法只能对学生目前的身体素质进行相应的评估,并不代表学生其他阶段的发展,也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鼓励,会降低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
4 农村高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途径
4.1 创新教学方法
观念是具有引领作用的,只有调整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和学校、社会多方的观念和态度,才能够促进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整体提升。师生要共同树立体育核心素养的正确观念。对学生来讲,利用正确的认知去丰富自己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对教师来讲,用正确的理解去提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和学生都要注意到核心素养的要义是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关键素养,这不仅涉及身体,还涉及心理、认知和精神层面。所以,转变观念是开展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必要前提。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内卷化问题,将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落到实处。因材施教、注重积累、整体教学等就是高中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思路和方法,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去选择一个适合的、高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提升其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育运动效果。在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是否适应于教学评价,要从教学的多要素去考虑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样才能切实地创新出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4.2 加大体育资源投入力度
加强资源的投入首先要开动脑力,在有限的资源里将资源最大化利用,尽可能地符合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例如,合理规划体育场地,不同运动的体育场的可以重合,通过调整运动时间来实现一场地多用的效果;平时加强体育设施维护,体育场馆清理等细节维护,从而延长运动器材和体育场馆的使用寿命;其次,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各地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均有一定提高,适当的引导政府与公共机构对学校进行经济与设施援助,并进行及时反馈,最好能实现互利共赢。
4.3 构建完善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之后,也要引导学生定期对体育课程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当中是否有深层需要。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体育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根据已经显现出来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优化课程内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体育核心素养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通过这种方式构建多样化的评价内容,有效提高体育运动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另一方面来讲,教师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到自己在体育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和缺点,并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根据教师提出的建议不断地改正自身现有的缺点和不足,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5 结束语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通过学生熟悉的运动员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学生能够在锻炼自身身体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不一样的锻炼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提升。同时教师要注重体育健康知识的培养,保证学生在锻炼当中的安全,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大柏.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0(25).
[2] 袁浩.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读天下(综合),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