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儿童视角点亮高质量陪伴区域活动教师支持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7期   作者:黄敏
[导读] 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游戏,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黄敏
        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215600
        

        【摘要】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游戏,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游戏满足自己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在生活区里孩子们通过捏、砸、拨、榨等技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在美工区里孩子们利用超轻粘土、低结构自然化等材料通过创新、自主取材等方式动手动脑,创造艺术。在科学区里孩子们通过各种有趣的实验探索科学的奥秘。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支持孩子们在区域里的探索活动呢?
        【关键词】  区域活动     教师支持
        《指南》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环境与幼儿经验和学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支持性的环境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积极体验、自主探究、协商合作的空间,为了满足幼儿探索的需求,引发幼儿的研究、探索、乃至深度学习,促进幼儿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全面发展。
        案例一:在美工区里,孩子们在进行着自己的创造,瞧,有的孩子利用纸杯、毛根等材料进行创造,有的做小人,有的做小动物。我在一旁一直在暗中观察着,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他们就互相讨论,互相合作,创造出了许多完美的作品。
        案例二:区域活动时,孩子们用帮冰棍、毛根等材料做房子、做相框,孩子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装饰,可是有的孩子用重重的螺丝、螺帽进行装饰,但是太重了很容易掉下来,孩子们经过讨论孩子没有解决,最后找到了老师帮忙,老师询问孩子们的意见,利用胶棒把螺帽等黏贴起来。
        作为幼儿老师,我们需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的记录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怕孩子们失败,更不要自以为比孩子们的想法独到去干涉他们。在孩子们有新的想法时及时鼓励、当孩子们有新的需要时及时支持、当孩子们有新的创意时及时肯定,用赞扬和肯定的目光去审视孩子们的创作,把他们孤立的、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整合,给孩子们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提升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和知识经验。
        一、观察,捕捉孩子的生发点
        我们一直提倡游戏要“孩子在前,教师在后”,所以我采用睁大眼睛闭上嘴的策略,主要是观察幼儿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发现了毛根的妙用,知道了五角形的摆放,还创造性的制作出了房子、蜘蛛网等形状的相框。每一次孩子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正是他们探究的开始、学习的需要。作为教师应该耐心的观察,才能捕捉孩子的生发点,不断生成新的活动。


        二、放手,让过程更加生动
        我们秉承华爱华教授“不教之教”的理念:不限制幼儿材料的选择,不教幼儿做特定的造型,不教幼儿某方面特殊的技能。充分给予幼儿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幼儿更多的主动权,相信幼儿是具有主动学习能力的。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只是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发展,而幼儿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不如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尝试探索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获得知识,学会学习,有时放手也会不期而遇的达到你想要的目的。
        三、应答,让活动更深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深入地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给予幼儿选择的权利,让他们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诱发孩子们内在的学习动机。活动中教师是不是完全就不要与幼儿交流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对幼儿发出的互动信息做出及时分析、判断,在应答中让活动深入地展开。教师短短的几个字的提醒,几句话的问候促使活动从一个环节深入到下一个环节。
        教育来源于生活,此次培训中许多的案例都是对幼儿进行支持并共同探索,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力、兴趣,充分地想象,并赋予材料独特的意义,利用材料与材料相结合的原理让幼儿在探索和挑战,教师从儿童的视角审视,精心为幼儿创设适合的区角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我想对于老师自身来讲,我们首先要保护幼儿的兴趣,通过观察、引领,洞察幼儿背后真正的需要,及时给予幼儿帮助、支持与反馈,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思考、探索、讨论、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我们才能深度解读儿童的行为、明白儿童的意愿。还可以通过社区资源、家园资源、周边资源等全方位的去配合孩子,提升幼儿的经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幼儿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使低结构的材料真正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一把金钥匙。我想这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一种态度。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想,在一日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探索学习的有效形式,通过可操作、可探究的材料,幼儿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其中,一些生活化的、常见的低结构材料,更是通往高质量陪伴的垫脚石,建立师幼之间同伴的合作关系,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发挥材料与材料、材料与幼儿更高的价值和作用。培训中我还感受到了这样几点1.适宜的游戏环境是幼儿探索学习的源泉和基础2.尊重幼儿兴趣是支持幼儿探索学习的重要途径 3.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升幼儿探索学习的重要品质4.教师细心的观察是支持推进幼儿探索学习的关键因素。
        我觉得幼儿学习不止是探索了解一个知识经验,而是帮助幼儿培养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讨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为了让幼儿的建构活动开展有秩序,孩子们自己选择同伴,自己推选负责人,分工合作,培训中的许多案例孩子们只要遇到问题,他们就会聚在一起商量、讨论、观察,和同伴之间互相沟通交流,运用对比、排除等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了孩子们坚持、耐心、细心等优秀的品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