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自我评价初中生自我意识培养探索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7期   作者:丁元斌
[导读] 核心自我评价是指自身对自我能力和价值所做出的基本评价,它是潜意识当中一种相对持久的评价。

        丁元斌
        贵州省盘州市第八中学   553537
        摘要:核心自我评价是指自身对自我能力和价值所做出的基本评价,它是潜意识当中一种相对持久的评价。自我意识是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个性品质。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心智逐渐成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文基于核心自我评价,对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进行有力探索,并就如何积极的培养初中生自我意识,给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自我评价;?初中生;?自我意识;?建议
一、引言(解释核心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引出当代初中生自我意识存在的问题)
        核心自我评价存在于人类潜意识里,是一种相对持久的评价,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个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形成的过程,积极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所必需的优良品质。综上可知,核心自我价值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固有认知,而自我意识是在与人交往后,所逐渐形成的一种品质,如果核心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相差过大,会使人陷入自我怀疑,为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我们要基于核心自我评价,来培养自我意识。进入青春期的个体,生理发育逐渐趋于成熟的同时,自我意识的发展逐渐让他们观察到自己的内部世界,初中作为一个发展的特殊时期,自我意识系统地分化为“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开始关心自己的人生价值;自我意识结构逐步完善,但发展水平不平衡,针对当代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其自我意识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1]。
二、初中生自我意识存在的现状
(一)、自身过度敏感
        在气纯器时期,生理上发生剧烈变化,这就导致他们对自身变得比较敏感,虽说适当的敏感可以让自己对自身产生清晰的认识,及时反馈给核心自我评价,但是如果过度敏感,人就会变得焦虑紧张。其具体表现在于他人对自己的一个细微表情或者动作,都会让他们自我怀疑。例如,有位初三的女生,在中午吃饭的时候由于打了一个饱嗝,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在她眼里就觉得大家在嘲笑她,因此从此以后,为了避免再发生难堪,她中午开始不好好吃饭,中考来临之际,正是最苦最累的时候,长此以往导致她低血糖直接送往医院,不仅影响学习也伤害了身体。这并不是骇人听闻,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其外表和体型内心自我评价就是很自卑的,如果这个时候成为他人眼中的焦点,就会让它们变得焦虑多疑,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自身过度独立
    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最渴望的就是独立,他们开始变得不喜欢听从父母的话,不喜欢与父母相处,他们宁愿在周末和同学出去玩,都不愿和父母在一起。这种情况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是成长的必然经历,然而如果过分独立自我意识就会变得消极甚至具有危险性,他们不仅不会听从父母的话也会无视同龄人的劝阻,变得我行我素,做任何事情都反其道而行之,例如别人在上课,他们在吸烟;别人在做作业,他们在上网等。长此以往,会导致他们越陷越深,最终坠入犯罪的深渊。
(三)、自身过度自尊
    自尊心通常是以一个褒义词呈现在大家眼中,它具有不卑不亢、不阿谀奉承等自我意识,拥有正常自尊心的人往往坚韧自强,会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目标,而没有自尊心的人往往没有羞耻心,无视外界对自我的评价,在成长的过程中很难得到进步。

但是,过度自尊则会让人变得具有危险性,如果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同学过分自尊,在感到自尊受到损害时会做出危害自己的行为,而一个性格外向的人遭遇这种情况,会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通常情况下,过度自尊的人核心自我评价往往都是自卑的,过度自尊都是他们外在的面纱,他们最害怕的就是他人对自己做出的评价或者态度,一旦自尊受损,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2]。
三、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了解学生自我意识的现状,做好防范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普查、设立心理咨询室等来对学生整体心理健康做到充分了解。针对学生反映出的一些心理问题,可以就其属性就行归类,有针对性地解决。在平时要积极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从被动转变为主动,避免他们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问题,在遇到烦心事的时候,能主动找到老师或者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倾诉,可以及时得到他人对自己准确的自我评价,进而反馈给核心自我评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3]。
(二)、实现活动的人性化,设备的先进化
    长期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浮于表面,无论是心理讲座还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辅导班会其形式还是内容都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也不把它当回事,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不利于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上改变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借助先进设备例如心理能力测试题,无线减压等让学生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调节,能够直观发现自身的内心变化,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并与核心自我评价形成正向反馈。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生活和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人性化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重视学生心理训练,从根本上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积极自我意识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及时与核心自我评价进行正向反馈。因此,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避免“说教”式教学,让学生在进行心里训练的时候能够自我提升和自我感悟。在活动中感受自信、坚忍、合作、诚实等积极自我意识[4]。从实质上实现自我调节能力,杜绝消极自我意识,并灵活运用到生活、学习以及社交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结语:初中生自我意识的积极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工程。初中树立三观的重要阶段,而“青春期”正是学生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予以重视,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实现“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去提升感悟积极的自我意识,给予核心自我评价正向反馈,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莹. 中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文献综述[J]. 好家长, 2019,23(16):118-118.
         [2]于慧.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中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和生活质量的关系[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58(S1):148-150.
         [3]刘丽琼. 初中生受欺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9,1000(009):59-64.
         [4]翁碧霞. 浅谈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途径[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1000(023):286-2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