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彩虹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幼儿园 725000
【内容摘要】: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发展幼儿泥巴教学活动,能提高幼儿的技能,开发智力,还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的锻炼。幼儿在泥巴活动中,想象力得到自由的发挥,通过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广泛的应用,在幼儿积极创造的基础上,促进了幼儿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泥巴 兴趣 课程 人文情怀
一、崇尚自然,激发创作兴趣
泥工就是以粘土(黄泥、白泥、橡皮泥、面团)为主要原料,橡皮泥虽然能让孩子爱不释手,但制作起来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孩子更加喜爱—黄泥这一简单易找的大自然材料,他在孩子们手中捏捏玩玩就可以变成各种可爱的造型,放孩子回归大自然,尽情地去享受大自然的美蕴,个个都想一展身手来捏一把、玩一把。以往的泥工活动我们老师只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一些随意的捏捏、玩玩、揉揉,强调了泥工教学的随意性、直观性、无目的性,让孩子逐渐地喜爱上黄泥这一简单易找的大自然材料,然后再逐步地指导孩子们捏捏玩玩变成各种可爱的造型,并根据主题活动的进程选择孩子们玩陶泥的内容,例如在“有趣的动物”的主题中指导孩子制作各种小动物;在“秋天”的主题中引导孩子用泥巴做各种树叶、水果等等,放孩子回归大自然,去尽情地去展示和享受大自然的美韵。
所以我们选用孩子喜欢的泥巴,既利用利用了身边的资源又顺应了孩子们的心理要求。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学习一些简单的技能。在泥工活动开展之前,我们都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来制定本学期泥工教学内容,避免了活动的盲目性。使活动做到科学性,保证了活动有序的开展。在活动时,先让幼儿从认识泥工材料、泥土的特性到引导幼儿辨别泥土的能力。
因为孩子对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觉的新鲜、有趣,所以有时我们组织幼儿亲自动手挖土,在收集的过程中,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引导幼儿主动去观察,感受劳动的乐趣,在劳动中,孩子们不但开阔了视野,而且学到了在幼儿园无法学到的知识。记得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怎样的环境能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何种印象”,为了激发幼儿泥塑兴趣,丰富孩子创作灵感,在班上开辟了一个区角游戏“陶吧”,里面陈列了许多泥塑作品,有老师小朋友的,还有爸爸妈妈制作的,让孩子在欣赏之余,激发了创作灵感,丰富了幼儿操作经验,增强了孩子动手能力。
二、游戏体验,丰富创作动能
在泥巴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兴趣盎然的参与活动是学习泥巴的基本条件, 因此,在开展泥巴活动时,应该遵循孩子们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来进行。泥巴制作的基本技能——搓条、团圆、压扁、粘合。
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孩子尽情的玩泥巴,从生活中最熟悉又让幼儿感兴趣的物体开始制作,如:冰糖葫芦、棒棒糖;先把泥土放在手心,团圆,呈光滑的球状,个个做好,然后用小棒串在一起。晾干的时候,涂上好看的颜色,做成一串串糖葫芦。可以团成圆形拉一下长,又出来一根根红萝卜;多搓几下,变成一根根面条;卷一卷,变成孩子们喜欢的甜圈。在有趣生动的活动中,教师不加任何限制和示范,让孩子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孩子感兴趣时,感知力最强,掌握知识技能最快。就拿小班幼儿来说,刚开始接触泥巴活动时,首先让其接触色彩鲜艳、五光十色的各种彩泥,并以玩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参与:“今天我们来玩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看一看,瞧一瞧,我变了什么?”(圆宵)!又变了什么?(蜗牛)!哇,真好玩!该你们变啦!这个“我变了苹果”那个“我的泥变成了气球啦”! 我赶紧赞叹:“你们真能干!实在太聪明了”! 第一次的成功经历,往往能大大提高孩子们对泥巴的兴趣,我们还可以以游戏“食品店”为导线来展开活动,引导孩子在搓搓、揉揉、捏捏的过程中体验游戏的乐趣和玩泥的快乐。激发起了孩子的兴趣,也就为以后的学习创造了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发挥想象,培养创造能力
在幼儿掌握技巧的基础上,采取由易到难的过渡,给幼儿想象的空间,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使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进行制作。首先,让孩子掌握单个形体的基本捏法,设计好所需泥土的用量,使物体各部分的用量搭配好。
如在椭圆形的上面加几根搓条,可以变成“香香的面包”。又如把泥巴团圆、压扁后,用瓶盖、雪花玩具等材料压上花纹,就变成“好吃的点心”。我们在做香蕉时,边做边编儿歌:“黄泥巴,搓一搓,搓成小月牙,月牙月牙排排队,变成香蕉一大把。”在制作蜗牛时,我们编儿歌:“卷呀卷,卷个花卷蜗牛壳,搓呀搓,搓根长条蜗牛身,再搓两个小触角,可爱的蜗牛做好了。”形体组合对孩子来讲,相对难一点。在组合造型小鸡和小鸭时,编成儿歌:椭圆身上捏尾巴,圆圆头上粘眼睛,尖尖小嘴变小鸡,扁扁嘴巴是小鸭,小鸭背着小鸡来过河。这样在孩子们制作的同时,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多个组合练习时,需要教师去引导他们去创造,让孩子按步骤去想去做: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情?周围还有什么东西按这个顺序去制作安排,大部分的幼儿会一边做一边随口讲述:在一次泥工活动中,孩子们创作“鸟妈妈”,造型是一棵树上有个鸟窝,鸟窝里有两三个鸟蛋,还有小鸟。他们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做得很认真,并编出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并分享成功的喜悦,孩子们的创造能力是在探索、尝试中进行着,也得到提高。
四、设计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通过情景化的泥塑活动,我感到不仅操团、捏扁、压平、粘合等泥巴的技能技巧孩子们很快就能学会,并灵活运用,当泥巴活动用游戏形式对幼儿充满吸引和诱惑时,幼儿的泥巴灵感被充分激发了,真正地在玩泥巴中找到了乐趣,寻求到真知。
“六一”儿童节,我们幼儿园组织了以泥工制作为主题的家园联谊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又参与实践的机会,各班教师和家长积极配合孩子制作,有动物类、食品类、水果蔬菜类、武器工具类,家长和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小组,然后互相搭伙坐好位置,忙碌的“工作”了,教师在活动中进行指导,提供辅助材料。制作动物类的孩子,在捏好得小刺猬身体上插上一根根牙签,还有小兔、小猪、小老鼠……等等,孩子们一一为它们排好队,取名为“动物运动会”。制作食品类的小朋友们做出一个个窝头、水饺、糖包、火烧,制作时动作与大人们做的一样,他们还别出心裁用剪碎的树叶、小草做馅儿。制作水果蔬菜类的小朋友,茄子、黄瓜、辣椒、萝卜、香蕉、桃子……应有尽有。制作武器工具类的孩子更有创意,他们专心致志的制作出新式坦克、汽车、飞机、大炮。我们把孩子的作品一件件放在玩具架上,展示给大家。孩子们互相比较,评论,可开心了!
事实证明,幼儿们在有趣的泥巴活动中会不断健康活泼的成长,并在其中真正放飞自己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快乐,体验成功;让他们大胆地表露个性;让他们会欣赏自己,更学会欣赏别人,真正让孩子们在玩泥巴中寻求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泥工制作活动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幼儿观察、思考、创造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快乐和满足,使我们的孩子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激发起幼儿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促进每个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在课程的实施中,培植了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中国幼儿教育
[2]中国幼儿手工制作画本
[3]中国幼儿教育与发展
[4]黄丽花:巧用益智游戏培养幼儿数学素养
[5]杨琴:在多元化绘本教学中促进幼儿情绪管理能力
[6]李晓萍:幼儿绘本阅读指导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