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地说,开心地学——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7期   作者:赖双苑
[导读] 英国学者琼森将语言定义为“理解人的全貌的最佳手段”,其认为,
        赖双苑
        广东省兴宁市第二小学

        
        摘要:英国学者琼森将语言定义为“理解人的全貌的最佳手段”,其认为,语言中包含着一个人的素养、文化等一切美好品格。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自我表达、展示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小学教学指导工作展开论述,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小学生;培养策略
        口语交际实际上就是一个应用语言、理解语言的过程,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相交流,学生得以提升自身的语言素质,重新调整语言的应用方法,获取新的语言技能。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指导来说,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工作不容忽视:其不仅代表着对学生语言素质的开发与培养,更意味着对学生文化素质、社会意识等重要思维意识的开发,是全面育人必须重视的重要板块。
        一、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现状分析
        纵观当前的小学生学习素质,其口语交际能力处于中下游层次。这一问题的出现与当前的教学模式、育人模式息息相关:在受教育活动中,学生一直处于“听课”的位置,缺乏主动应用语言的机会,加之文化积累水平不高,学生面临着“无法开口”“不会开口”的尴尬局面。部分教师认为,口语交际能力就是学生谈话、说话的基本技能,而这属于本能,因此教师并不会对相关技能进行培养。但就学生的表现来说,语言表达不流畅、词不达意等问题依旧存在,导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无法提升。
        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一)多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
        新大纲将“听话、说话”的教学要求改为“口语交际”,除强调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之外,更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语言的文明、得体。在新课改理念下,语言的重要价值被重新强调:其不仅是一种帮助学生表达观点的手段,更是展现学生个人学习素质、开发学生社交能力的有效渠道。由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提高教学育人质量。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先让学生改变思想,有话要说,有话能说,提高学生的内在文化积累水平,让文化素材成为带动学生开口表达的原动力。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阅读活动开展育人工作,为学生准备《小故事,大道理》《世说新语》等文本进行阅读。在这些文化素材中,语言是表达人物智慧的有效材料,在利用语言开展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了解故事情节,从而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进而形成开口表达的欲望。随着阅读活动的逐步深入,教师可尝试拓展阅读文本,将包含谦辞、敬语的有关语文知识传达给学生,开发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学习思维,了解丰富的语言文化体系。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借助阅读活动发起阅读交流会,鼓励学生交流阅读中的所想、所感,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愿意开口、有所表达,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借助语言分享出来,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多开口,交谈之中见素养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脱离现实,在尝试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实践活动与教学工作的相互配合,借助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在交际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语言意识。在小学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仅强调学生的语言素养、礼貌意识的培养,并不会重视学生交流欲望的发挥,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下,导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教师可借助口语交际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在教学环节,选定不同的课文、文章与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意识尚未完全发展,这类学生的教育从日常社交活动、用语规则入手,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情景剧、舞台剧等活动,培养学生礼貌用语的好习惯,为后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高年级小学生的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可开展更为丰富的辩论、演讲等活动,如小学语文中的《落花生》,“爸爸”围绕“苹果”和“花生”对孩子们进行教育,教育孩子们不要成为一个“华而不实的人”。但苹果在漂亮的同时也是十分美味的。教师可围绕这一观点与学生开展辩论赛,围绕“做苹果还是做花生”这一主题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活动。鼓励学生开口,为其创造表达的环境,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多聆听,智者善听八方事
        口语交际能力不仅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在日常的交流、生活、学习活动中,其也能够伴随着学生的社交活动不断提升,从而转化为学生的语言素养发挥作用。在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说”,更要教会学生“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逐步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
        在教学环节,可举行多种形式的,以“听”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初始阶段的听,是对文化材料的听,感受文化素材、阅读文本中的语言智慧,如《世说新语》中的诸多故事,“覆巢之下无完卵”“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教育学生知礼、勇敢,有所担当,发挥语言的教育意义。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则要求学生进行发言,其他学生扮演“聆听者”的角色。以班级中开展的“书评”为例,教师可围绕《三国演义》这一名著设计书评交流活动,要求学生分别表达观点。学生从文学性、真实性等角度入手,评价自己眼中的《三国演义》。这一环节,要优先考虑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发言,使其形成榜样作用,为其他学生的表达、演讲提供参考,调动其他学生的表达欲望。当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发言时,教师不能随意打断学生,对于其所提到的冷知识、历史故事等元素,要给予积极评价,促使学生形成信心。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听”可能比学会“说”更加重要。
        结语: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该从阅读、聆听、表达等多个活动入手,借助与语言训练相关的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1热情,让学生在表达、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语言素质。未来,笔者将研究写作、班级互动等活动在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所取得的成果,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创造新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春萍.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07):170.
        [2] 付桂萍.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研究[J]. 数码设计:下, 2018, 000(010):215.
        [3] 张新风.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 新课程:教研版, 2015(4):66-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