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7期   作者:何 玲
[导读] 理解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理念,

        何 玲
        云南省砚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云南  文山  663101

        摘要:理解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理念,符合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思维和认知发展规律,应用和研究意义重大。概念教学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本文将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渗透理解性学习理念进行重点的研究与探讨,希望能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理解性学习;教学实践
        概念是数学的基础,也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单元和重要依据,学生只有对数学概念产生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才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概念进行正确的应用,对实际问题完成推理和判断。而从概念构建的角度看,概念本身是学生理解后的产物,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认知的浓缩。基于此,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用理解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高中数学理解性学习现状
        人们普遍认为,全面学习是基于对数学的理解而进行的学习过程。数学理解是数学思考的过程,处理数学课中的学习对象和科目,并通过数学语言描述数学结果。对于基本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数学思维来学习相关主题,并通过抽象分析来达到本课程的目的。例如,高中数学中的“坐下”这一概念在生活中具有目的。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它时,他们完全基于对生活的理解,而不是本质上理解人群的概念。因此,从理解生活到理解数学的过渡是全面学习的关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首先使用案例分析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向他们传授集合的概念,然后给出集合的定义。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会使一些学生出现认知困难,特别是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这是因为,在表达对生命的理解时,老师并没有根据收藏的本质来分析生活中的情况,这也是教授数学概念时的正常状态。这种常态的背后是教师的线性思维,即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直接转化为新概念的信念,但实际上,许多学生没有能力进行转化。2 数学理解性学习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性的数学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时刻参与到教学当中,能够先了解教学内容,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创造,充分了解数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及数学应用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进行有利的引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活动中,得到进步与提升,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课堂体验,进而对数学学科产生更多的热情和兴趣。
        2.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内容也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数学概念作为数学教学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对学生数学体系的架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数学概念具有抽象、复杂、繁琐等提点,在教学当中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与障碍,学生很难将数学概念进行实际的应用。基于此,教师更需要将理解性教学应用到数学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并产生自己的认识,进而将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的情境中。

教师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初步的认识,对内容进行有效的思考,并通过分组等方式进行讨论,将对概念的理解范围扩大并使理解更加透彻,进而教师可以创建情境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实际的应用,找到自己对概念理解的不够准确的地方,进一步改进对概念的认识,最终使学生对数学概念产生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3 关于高中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
        3.1 基于情境创设,丰富经验性理解
        经验性理解层面的学习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内容、解释方式以及教学组织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记概念的问题,尤其是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对于概念学习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这决定了人们在建构概念理解的过程中会倾向于心智表征。因此,在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概念,丰富他们的经验性理解,教师可以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等来为学生创设一些恰当的教学情境,将相关数学概念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表征形式展现出来,那么可以使学生在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情境中去自主理解有关的数学概念。
        3.2 开展实验探究,建构形式化理解
        为了促使学生向形式化理解层面发展,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形成及发展,具体就是要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深化他们对于有关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认识。而实验探究是促使学生深入体验与感受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提升数学概念学习效果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3 进行抽象概括,形成经验性理解
        形式化理解侧重单一的数学概念,没有将其同其他相关数学概念进行比较与分析,或者明确不同概念之间的层次或异同关系,所以理解准确性与程度不足,此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使他们深刻意识到各种概念的内在联系性,为他们运用这些数学概念奠定坚实基础,数学教师还要注意从多角度来为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概括,确保可以使学生形成经验性理解。
        4 结束语
        总之,理解性学习是一种符合学生思维与认知发展的学习方式,对辅助学生理解与记忆数学概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渗透理解性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从形式化理解和经验性理解方面入手,借助情境创设、实验探究、抽象概括和概念反思等来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感悟与理解,确保借此提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帆. 高中数学公式的理解性学习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作用[J]. 华夏教师,2019(6):25-26.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19.06.018.
        [2]李芳芳. 巧用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核心难点[J]. 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9(5):78.
        [3]王震. 追根溯源,准确理解"深度学习" ——以高中数学"函数的简单性质"教学为例[J]. 数学教学通讯,2019(27):14-15. DOI:10.3969/j.issn.1001-8875.2019.27.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