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涛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培正小学 510010
【内容摘要】
数学的教学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其中之一就是“综合和实践”。对此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是势在必行的。由于此内容不作为考察的范围,所以此类课不受重视,教学的案例也非常少。但如果教学课程能够通过“综合和实践”这种形式表现出来,那么学生会对生活中数学的理解程度更深,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经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几何、代数等内容理解更加便捷,其解题的能力也会更容易得到锻炼。本文着重谈谈自己在对第二学段的“综合与实践”课例的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 发展 能力
一 结合认知特点,以游戏引发探索现象背后奥秘的兴趣
在新课标政策指导下,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特点应该了解,综合其数学能力来计划教学安排,这样的针对训练更容易诱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强化。我对五年级上册《掷一掷》的教学设计分三个层次。⑴组合⑵确定事件和非确定事件。⑶可能性的大小。基于第三点,我借助了生活中常见的骰子,使得学生们学习可能性大小这一概念。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们确定规则并且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掷20次,可能掷出的结果共11个,(2,3,4,5,6,7,8,9,10,11,12)掷出前5个数的算老师赢,掷出后6个数的算学生赢,学生面露喜色,认为赢老师的可能性大。随着游戏的进行,发现“怎么又是老师赢了”?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提问有思维训练的问题来鼓动学生钻研问题本质的爱好。
二 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想要达成活动教学课程的经历以及促进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发展的目标,综合和实践这一方式有很大好处。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是一味的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和解题的过程,还能充分感悟思维的互动与发散,这样一来,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培养,不仅仅是死读书,而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把书读活。在游戏中学生会产生各种问题,老师一一记录下来,在这些问题中,将有价值的思考问题提问出来:和的可能性大小有哪些规律可循?有了这一问题作为思维交流的领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能力,学习上的实践能力都有效得到锻炼。最后每个参与的同学都会有自己的结论。前面的交流是对实验中产生问题的交流,实际上还可以是实验结论对生活中现象解释的交流。可以例举生活中常见的赌博游戏:用两只骰子同时投点数,点数之和若为5、6、7、8、9其中一个就算是庄家获胜,结果赌博的人通常是输家,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玩这类游戏的人交流,告知其中的奥秘,揭开骗局。
三 让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这种教学活动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大部分问题,它的特点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占客体地位,而学生才是主体,教师的主要职能是领导和归正,而在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度至关重要。五年级下册的《打电话》的设计就经历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生活素材:
.png)
师:跟之前的方案进行对比,这个优在哪里?通过这种针对性问题,将学生思维深处的生活知识经验挖掘出来,提升学生的行动力且减少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时间,每个得到消息的人都不能休息,以此类推使所有人都得到这个通知。
【设计意图】分析问题时,学生都在自行观察、归纳、和总结。
在引导学生找到最佳方法之后,填写表格让其认真分析找出规律
【设计理念】引领学生在表格直观且清晰的信息反应下分析出这一方案的核心特征,抛开其表面的迷惑性建立出数学的模型。
师:现在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在短短五分钟内,同学们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呢?若是只通知班级内的40人需要多长时间呢?
【设计意图】,巩固建模,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
想要完整地解决困难,不是仅仅靠听老师讲解就可以做到,也不是解答练习题的过程。而是“做”的过程。其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耐心至关重要,学生的思考、实践、结论、验证过程每一步都不能缺少,其中学生可以在动手实践、交流互动、思考验证种学到很多,
反思提升的思维活动过程。听一遍不如自己做一次,做一次还要悟一回,才会有积累,有发展。
四 重视反思评价,在实践活动中积攒实践智慧
想要达成活动教学课程的经历以及促进学生创新和动手思维能力发展的目标,综合和实践是其贯彻落实的主要途径,教师需要做的不是只让学生动手去做就结束了,更应该起到引领和强调的作用:包括在活动中强调学生的思维思考及过程评价,或者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困难以增加经验。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回顾全实验过程时,教师可以提出“你制定的方案在现实中可行吗?为使它切实可行,还需要做些什么?”等此类问题以获取新知识。
五 汇报的形式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的活动有很多,可根据目的、结论不同加以选择:课前调查、布置课题或是手工制作等。
活动的展开不一定仅仅局限于课上,还可以在课外就提前做好调查或是在课后作业中布置相关的内容,来让学生自主完成。这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阶段性作业可以将课堂内外联系紧密,使得学生的参与感更强,对待其态度也能更加认真。这样的实践、调查和分析的全面结合,能进一步推进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对其加以思考,其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大大提升,对于数学和生活实际的关联理解也就更深刻。
由此观之,通过“综合和实践”这一教学途径,学生的行动能力、思考能力、调研能力都能得到引领,教师适当的引导更使得学生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走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显著发挥,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比只听不做来的更为深刻,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也会比过去更有办法。
六 “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
同时,教师采用“综合与实践”这一教学方法后,对于学生的管控时刻不能放松,对于其课程理解程度以及实操能力的阶段评价必不可少,同时学生的思想情感状态也不可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精神状态都要重视。
其中的阶段性考评主要有:第一,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是否良好;第二,学生在活动中的真实状态是否良好。比如他是否能从中获得参与感、成功感;第三,学生是否真正学到知识或技能;第四,学生是否提升创新思维或实践能力;第五,学生是否明确认知自己在活动中的收益。就小学生来说,如果能通过周记报告或其他问题的解决等灵活方式看出其成效就足够了。
教师需要这样的考察方式来考察其水平是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不尽相同,只通过传统的卷面评价不能全面能体现出其真实能力,思维方式、操作方式的不同也会对考评结果造成影响。因此,教师的一对一观察会使学生个人存在的问题都显现出来,进而对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或采取适合的引导方式,这样的评价即为阶段性评价。通过实践和考评的有效结合,会使得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充分培养,学生的关系也不会出现问题,比如自卑、欺凌等,学生的自信也能被建立起来。想要完善阶段性评价的最便捷方法就是将每个学生的特征都记录在案,前后对照发现问题并解决其问题。
此外,这种考评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未来道路,基于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操技能,教师是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需要获得做数学的快乐,还不能忽略其成功感、自身价值感,在小学生的培养中这些都必不可少。
“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技能基础上,以动手操作为主,通过各种活动,使得思维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升,它不需要用分数衡量,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有自己的收获,交流中自己的想法被肯定,全身心的投入探索,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心流,进入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陈时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实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内外案例分享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