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慧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中心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知识比较枯燥的学科,更应该有方式、有方法的开展教学。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本文主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探讨导入的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
数学是一门逻辑与思维并重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需要注重给学生以思维启迪,使其快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天性活泼,教师如果不做好恰当的课堂导入,学生很可能因为心理准备不充分,半节课都没有听进去,因此课堂导入非常重要。课堂导入具有时效性、过渡性、情境性等共性,一般方式有谈话导入、复习导入、直观导入、趣味导入等,需具备提出新课题、创设矛盾冲突、让学生有兴趣、将抽象的东西与生活联系等因素。导入活动要关注兴趣投入,更要生成学习需要;要关注已有经验,更要促进思维发展;要关注原有认知,更要有利于知识建构。此外,导入还应找准教学切入点及学生需要点。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与优势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科目相对枯燥难懂,因而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都不是很高。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唤醒学生心底的求知欲望,还可以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为新课的铺展奠定良好基础。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我们应把握一定的原则,充分发挥导入的优势。
1.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趣味性导入可以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们自然而然爱上数学,提升对于知识探究的渴望。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动漫人物、视频资源等,加入数学课堂都可以显著提升课堂导入的趣味性。
2.新颖性原则。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设计要体现新颖性,以新鲜的课堂导入资源触发学生心底对于新课学习的期待,可以借助新鲜的道具,如三角尺、七巧板、自制道具、媒体资源等,对学生而言都属于比较新颖的教具。
3.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的开展需要由教师自己来把握,如上节课采取的是道具导入,这节课就可以借助小故事导入,下节课又可以采用游戏导入,每一种都要与课程内容贴近,而不是单纯为了导入而刻意去迎合学生的兴趣点,统一采用媒体资源导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感觉到教师设计的用心,更能使课堂灵活多变。
二、课堂导入的可行性技巧分析
1.问题导入法。问题是促使学生进行一切学习行为和展开一切学习活动的根源,有了问题,学生才会积极投入其中进行学习和探索。而且,小学阶段学生本就有着寻根究底、探本溯源的心理特点,如果某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启迪了学生的学习思维,那么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疑惑问题的求知探索中,直到探究出问题的结果。
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们可通过巧设课堂疑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节内容为例,为了引出“体积”的概念,一上课,可以对学生这样说道:“同学们,你们都学过《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吧?谁还记得乌鸦是怎么喝到瓶子里的水的?”“乌鸦往瓶子里放了很多小石块,然后就喝到水了。”“对,往瓶子里放了很多小石块,水面上升了,这样乌鸦就成功地喝到水了。”……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道。“没错,那么为什么往瓶子里放入小石块水面就上升了?明明水量没有增加,但是乌鸦却由原来够不着水到最后成功喝到了瓶子里的水。为什么?”顺势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样,通过在导入环节设计悬念性的课堂疑问,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本节课数学教学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满怀期待。
2.故事导入法。学生对故事有着天生的热衷和喜爱之情,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穿插情节生动、富有趣味性的小故事,既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与反思,借此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们就可通过讲述趣味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由此引出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迅速进入对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习状态。例如,以《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内容为例,在导入环节,给学生讲述老地主在临死之前给三个儿子分地的故事。这样,通过在导入环节讲述趣味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发了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3.实践导入法。小学阶段学生具有爱动手、爱动脑的行为特点,相对于让学生被动、死板地倾听教师用枯燥乏味的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的口头讲述,动手操作实践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们就可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学生通过手、耳、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对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也易于掌握和理解,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以《图形的运动:轴对称》这节内容为例,一上课,就要求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操作纸,要求他们将其对折,然后在上面画上一笔,再用剪刀剪下来,让学生观察剪下来的是什么形状。大家剪下来的图形真是千姿百态,那么左右两部分是一样的?从中间折一下的话两边能完全重合?再来这样的图形属于什么图形?它们有哪些特征?我们如何判断现实生活中见过的图形也属于这种图形?如此,便带领学生快速地进入了探索研究的学习状态,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总之, 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提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发现的素材或情景,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权和选择权,使学生能在新课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为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梅.论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J】《学周刊》2019年29期
2.蒋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新课导入【J】.《南北桥》2019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