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7期   作者:向彩霞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了明确要求,

        向彩霞
        重庆市万州区培文中心小学校   4040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了明确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度,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并在提升其阅读能力之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升奠基。基于上述,本文中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为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习惯;培养办法
        
        1让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阅读技巧
        教师要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要培养他们如何学习的能力。作为语文老师,假如只是将语文阅读知识传授给小学生,并未将相应有效的阅读方法教授给小学生,便会大大提高小学生对阅读技巧的掌握难度,无法进行独立阅读。那么,小学语文教师注重技巧的传授,也注重知识内容的传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举多得。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应对自身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进行积极转变,选用更多样的教学模式,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可以结合着一些提问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本的具体知识有深入的探索和整体的把握。有一些课文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生活经验,那么教师要注意去给他们补充相关的人生经验。特别是关于一些历史文化故事,轶闻趣事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等内容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加以补充,学生在主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因为这些经验而产生更多的联系,才能让他们把知识本身的理解更加透彻和全面。
        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
        资源丰富的阅读资源是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前提所在,这就意味着仅仅依靠课本教材,学生是无法实现深度阅读的,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丰富阅读资源的搜集。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必须要以课本教材内容为基础,因而他们需要先对课本教材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进而从中挖掘出能够深入研究的语文知识。接下来学生就可以围绕着这些语文知识来展开阅读资源的搜集。这样的话,学生就具备了深度阅读的条件。例如:在进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之前,笔者就会让学生进行预习,并因此从文章中挖掘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如汉字、词语、语句、写作技巧、思想感情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因为自身兴趣点的不同,他们的侧重点也不同。如有的学生就从文章中看到了“嫩绿”这个词语,进而对绿色的种类产生了兴趣,他们想要知道绿色除了嫩绿外,还有哪些种类;有的学生则对“就像绿色的海洋”这一比喻的语句感兴趣,进而想要去深入探究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接下来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来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搜集,并且将所搜集到阅读资源呈现给笔者,笔者会判断学生所选择的阅读资源是否有价值。


        3关注学生阅读过程
        低年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形成虽然需要以阅读兴趣为基础,但要想将课外阅读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仍然需要保证其阅读行为的规范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需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与阅读行为,找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习惯,之后再及时提醒学生加以纠正,这样学生的阅读行为能够得到有效规范,而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其阅读习惯的规范性也同样可以保证。例如在学习《三个儿子》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为什么老爷爷会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等类似问题,待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后,再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其他问题,以帮助其养成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
        4制订阅读计划和目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世界十分的单纯,在研究中我们会发现,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话十分赞同,并且将教师布置的任务和遵守行为准则作为自己行事的标杆。教师要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如果形成良好的习惯,其主要的方法是教师为学生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和目标。在制订阅读计划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阅读记录表给予学生和家长,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计划的制订并把它当作学习任务完成,这样能引起学生和家长对阅读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然后再推荐学生的阅读书籍上要遵循由渐入深的原则,在基本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时候,推荐学生进行更加深层的阅读。这样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5家校共创良好阅读氛围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既是学校教师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只有“书香校园”加“书香门第”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要完善图书借阅制度,让学生可以在学校的空闲时间随时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在家庭中要开展亲子阅读,让孩子在家庭中乐于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在家校的长期配合下,实现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6采用针对性阅读教学
        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地采用多样化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形式,让小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阅读多带来的乐趣,以此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实现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课文中所描述的是父子之间的亲情,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然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小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课文中表达的父子间情感经历。
        7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要发挥主导的作用,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并且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方面进行适时的渗透,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阅读中思路更加清晰,也能够抓住阅读内容的关键之处,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科学引导个体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蒋丽燕.培养阅读习惯,精选阅读材料,掌握阅读技巧———试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5):228.
        [2]赵文丽.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8(20):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