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7期   作者:郑唐婧
[导读] 作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听说读写中的难点部分。
        郑唐婧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中心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作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听说读写中的难点部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往往面临着瓶颈,作文教学的成效不大,学习习作的欲望不浓,造成这种现象有其深刻的原因。本文主要从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作文教学的指导策略与写作技巧。
        关键词:小学作文;问题;有效策略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学生作文水平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依据,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棘手问题,阻碍了语文课堂的正常开展,影响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而言还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不利的,鉴于此,我们教师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观察影响学生习作的因素,积极反思,不断改进,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习作过程中存在的弊端,通过有效的方法改进。在我们当下的作文教学与书写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作文素材积累不足。作文是对现实事物的真实反映,是以文字描绘过程、发表感想的工具,素材的积累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生活体验缺乏、阅读文本不足,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等等,这些因素对学生积累素材都是不利的,造成学生习作时难以下笔,下不出理想的东西。
   2.缺乏实践。写作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练习实践,只有让学生有效开展实践,才能对相关的写作技巧或是写作素材进行运用,也只有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对作文的谋篇布局和整体结构形成把握,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状态。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活动开展来讲,写作教学在课堂上较为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就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讲解相关的写作技巧或者知识,并未给学生创造充足的实践空间,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不足。而到了课外,由于学生在课外受到的学习监督少,因此部分学生课外的练习不认真或者敷衍了事,这就会直接影响到写作教学的效果。
  3.情感表达欠缺。作文是抒发情感的直接工具,优秀的作文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情感内涵,能正确的表达某一观点或某一看法。但在我们的学生群体中,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如叙事体中的开头往往是“记得有一次”、写景文中的开头大概率是“风景如画”.......这种表达方式本身没有问题,只是看起来令人枯燥乏味,没有创意,也不是表达情感的最佳途径。
  二、作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针对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我们要积极加以改进,不断提升学生习作技巧,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让作文更有内涵。
        1.培养习作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性环节。

只有提高小学生作文的兴趣,让他们由怕作文到爱作文,他们的写作水平才会提高。我们在设计作文教案时,一定要把握循序渐进原则,要求要提得适当,让学生感受到作文并非难事。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作文,在做中写作文。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特征去诱发兴趣,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景,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故事,鼓励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不论是学校发生的还是家庭和社会上发生的,只要自己感受最深的都可以写。同时可以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使学生心灵手巧,兴趣盎然。
        2.注重习作素材的积累。很多学生无从下笔是因为“肚子里没有货”,素材是形成文章的基础,是展现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要积累素材关键在于阅读,读与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阅读也是习作素材积累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素材,一方面是对课内阅读进行精读,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学推荐适宜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撰写简要的读书心得。这样“以读促写”的模式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大量的阅读对习作构思、技巧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如撰写有关人物主题的作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范文、人物传记、简介等素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协作技巧。
        3.培养观察习惯。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尤其是小学生学习作文,更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关于美的发现的论调同样也说明了观察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小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是,有的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料写的根源是学生不善于发现与观察生活。语文教师要想成功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深入了解、分析并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社会生活环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去用心体味、观察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将观察作为一种自觉、主动的活动,用发现的眼睛去看生活,从而启迪其思维,让多彩的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只要有心,处处都有写的东西。
        3.加强有效指导。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老师一直让学生依靠范文的做法,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多半也是千篇一律。要想学生的作文能出现全新的一个境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应该紧紧抓住一个“引”字。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阅读积累,只有多读书,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同时以读促写,从读书中吸取写作养分,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其次,应引导学生创新。事物丰富多彩,人们的思想千变万化。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有不同的形象;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同时,在每课的观察学习中,老师要注意一些观察方法的渗透。
  三、结语
    总之,作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听说读写中的难点部分。我们在作文的教学中要积极发现作文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性的加强解决,通过拓展素材积累渠道、建立与生活的联系、灵活有效进行评价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有效的提升习作的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郑丽红.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指导的策略与技巧 [J].《语文课内外》2020年32期
[2]万燕娜.小学高年级习作指导策略探微[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20年10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