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佟彤
116011 大连市第五中学 辽宁 大连
【摘 要】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疫情使在线教学成为了常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本文分析了在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模型和相关的能力标准,思考TPACK模型与中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关系,如何基于TPACK模型指导实践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
【关键词】TPACK模型;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
一、TPACK模型
TPACK模型是2005年美国著名学者科勒和米什拉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理论。这一理论提出教师教学素养主要包含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以及其交叉重复部分。
TPACK模型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和四个复合要素构成,三个基本要素为学科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技术知识(TK)。四个复合要素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技术教学知识(TPK)、技术内容知识(TCK)。这三者结合的要素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
二、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角色变成了单纯的“网络主播”
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是初次接触在线教学,没有很丰富的平台使用经验,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二)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管控
因为没有了面对面的教学,教师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这样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线上教学课堂学习氛围不足
教师无法在在线教学的时候就行巡视,不能开展现场问答或者小组讨论。
(四)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
在线教学上课时,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地指导,效果会大打折扣。
(五)对学生视力影响大
在线教学势必要用到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对学生的视力造成很大的危害,尤其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或使用手机,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也不容小觑。
三、TPACK模型对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不断深入课堂,而在线教学势必离不开信息化教学,其关注点一直落在教师身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教师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包括“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推动教师主动适应新技术变革”以及“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如何在在线教学中有效利用技术手段和数字资源开展教学,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线教学对教师的备课要求很高,教师需要从书籍、广播、互联网等多个渠道获取素材,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方法对信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重新编辑修改,逐步丰富和完善信息化教学资源。TPACK模型在提出时分别探讨了七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提出了TPACK强调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的同时整合,以及整合之后的互相融合,使得孤立的理论知识元素融合后转变成了实践性的知识结构,教师对这类实践性知识的应用就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表征。因此,培养中小学教师运用TCK和TPK知识可为在线教学过程提供最佳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提升在线教学资源采集与制作能力。
TPACK模型的提出,为研究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果能够测量教师对知识的掌握、整合应用以及创新应用的程度,就可以客观间接地反映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水平,而TPACK模型正好为测量提供了依据,测量正好可以参照TPACK的知识结构进行。本研究之所以基于TPACK模型对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正是因为对TPACK模型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系的思考。
四、结论
在线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规划活动流程。培养教师掌握PCK知识,能够促进其仔细研读学科内容、深入思考如何利用教学方法将其转换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知识形式,对提升在线教学设计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小学教师利用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以及技术知识三大要素的整合知识(即TPACK知识)可以促使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实施在线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在线教学实施能力。在线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是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活动的开展情况的能力,在TPACK理论的指导下,中小学教师可从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的角度对教学活动、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作出评价与反思,从而不断提升在线教学质量。因此,基于TPACK视角研究提升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策略是可行的,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扬.TPACK视角下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7.
[2]李晓.TPACK视域下的区域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本文系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TPACK视角下提升中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ND202017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