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农小雨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阅读教学,

        农小雨
        广西靖西市南坡乡中心小学  533899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阅读教学,这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一个难点。通过阅读使得学生对知识大量积累,对客观事物更好地认知,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出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教学科目,而且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的关键组成部分。语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伴随新课程教育改革制度的深入推广,促使小学教师注意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问题。通过对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了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励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意与阅读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
        每一个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已经步入了学习阶段,到了小学四年级时,他们的学习生涯就已经持续了至少六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教师的授课方式大同小异,很少创新,学生早已习惯甚至产生了厌倦,因此课堂对于学生来说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试着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新的元素,利用科技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更加符合学生喜好的现代化课堂。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对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的简单梳理和探讨,而是将一整篇文章的段落串联在一起,从中推理出一个完整的、逻辑清晰的故事,并提取出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从而升华文章主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并不是简单地进行阅读教学,而是要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并通过本质探讨人生哲理。情境教学主要是在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教师随机选取了六位学生分别扮演五粒豌豆和小女孩,教师则扮演母亲的角色,他们通过彼此对话的方式将课文生动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语气表现轻松地理解课文中的每个角色以及完整的故事情节。
二、利用问题导入模式,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入模式对小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行调动,激发出小学生的阅读潜力。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个对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的过程,想要对文章进行充分的了解,首先要具备基本的思维意识和能力,能够快速抓住文章的重点,并对文章进行提问和思索,通过各种问题来了解和掌握文章的结构、内容、思想与含义,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质量。

教师想要对小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行培养和提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问题导入模式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
        所谓的问题导入模式,就是教师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概括性地提出一些关于文章结构、内容以及作者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让小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后续的学习不断提升对文章的理解,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引导的方式。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对学生的阅读思维引导较为忽视。部分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并将所谓正确的思想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记忆,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较为固定,对教师的思想观点较为依赖,影响了小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开展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问题导入模式开展趣味教学,利用问题的悬念来激发小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动力,为阅读教学增添趣味,还可以对小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行启发和引导,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分享课外阅读经验,提高阅读主动性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般我们都会建议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去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这些书籍可以是名人传记、历史故事,还可以是小说集、散文集等等,然而每位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积累的字词量不同,这就会直接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体会各有差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某个主题,如爱国,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来探讨自己在课下都阅读过哪些关于爱国的主题文章,或者是专著,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阅读的分析和探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增进学生对爱国的理解,让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每位小学生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通过朗读这首诗歌,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以及伟人看待世界万物的大气恢弘视角,更可以让学生知晓红军长征中都遇到过哪些危难,使得小学生意识到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也要立志守护好祖国的大好河山,使其寸土不失。之后,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询问学生:“在课下,大家还阅读过其他关于长征或者是爱国的诗歌吗?谁来给大家背诵几篇?有没有?”有的学生起立背诵毛泽东的另外几首诗词,如《西江月·秋收起义》《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有的学生开始背诵杨超的《就义诗》,还有的学生背诵陈毅的《梅岭三章》等,之后,针对这些诗词,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展开阅读感悟的分析和探讨,让每位学生都可以领会到作者传递的高尚、优秀思想,从小树立伟大的爱国、报国志向,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给予高度重视,促使语文阅读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龚曼.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科幻画报,2020(07):99.
[2]庞桂梅.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19(36):98-99.
[3]胡小玲.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8(19):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